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考帮河南中考历史2019第一部分河南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一中国近代史主题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两大主题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两个探索经济近代化探索、制度近代化探索。两大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六大事件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ONTENTS目录PART03真题帮PART02拓展帮PART01考点帮PART01考点帮PART01考点帮考点1考点2考点1洋务运动(10年6考)考点帮考点3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考点4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2011年4题考查】①国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②国际: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当时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1823—1901)口号自强、求富。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代表人物中央:。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主阶级代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创办军事企业【2016年22题(1)考查】时间19世纪60年代起。口号“自强”。目的抵御侵略,维护清朝统治。军事企业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②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创办,中国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③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①性质:官办。②管理方式: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③特点: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管理水平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考点1考点2考点1洋务运动(10年6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兴办新式教育目的适应洋务的需要,培养当时急需的人才。创办学校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其他措施①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兴办民用企业【2014年22题(3)、2018年4题考查】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90年代。口号“求富”。目的辅助军事工业(解决军事工业所需的资金、原料以及运输等问题)。民用企业①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当时中国最大的民用企业,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②开平煤矿:李鸿章创办。③汉阳铁厂:张之洞创办,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④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①性质:官办、官督商办。②特点:贪污盛行;刺激了私人办厂(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轮船招商局建立新式海陆军背景19世纪70年代,中国西北边疆和东南海疆形势严峻。概况①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②19世纪70年代,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为了加强西北塞防,左宗棠受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③与此同时,中国东南海疆也受到列强的严重威胁。在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结果失败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只单纯地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重要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技术;顽固派仇视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洋务派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有限。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2015年2题考查】影响及评价积极影响【2014年22题考查】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考点1考点2考点1洋务运动(10年6考)考点帮考点3易失分点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2.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是为了“求强”;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是为了“求富”。4.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科学技术,不改政治制度(或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5.近代第一所官办的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不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因此,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而不是戊戌变法。考点2考点1考点2考点2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0年1考)考点帮考点3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1.甲午中日战争【2019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5周年】考点4原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把对外侵略作为基本国策,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国王请求出兵镇压,日本借机挑起中日冲突。时间1894—1895年。(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次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概况【2014年2题考查】爆发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平壤陷落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黄海海战时间1894年9月。邓世昌(1849—1894)地点黄海大东沟海面。经过9月,日本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袭击北洋舰队,海军提督丁汝昌指挥舰队摆成人字雁行阵,与日舰激战5小时。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炮击中,全舰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结果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战,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旅顺大屠杀黄海海战后,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威海卫之战1895年初,日军进攻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拒绝投降日本。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考点1考点2考点2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0年1考)考点帮考点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战败原因主观原因清政府封建制度腐朽没落,政治腐败(慈禧太后在战争期间大搞庆寿典礼,挪用军费),军备废弛,决策集团妥协退让(战前不做充分准备,战后奉行“避战求和”政策,贻误战机)。客观原因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且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影响对中国①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③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④极大地刺激了中国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等民族意识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和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义和团运动)。⑤中国出现实业救国、兴办实业的热潮(张謇兴办实业)。对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对远东地区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考点4考点1考点2考点2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0年1考)考点帮考点32.《马关条约》的签订考点4时间1895年4月。地点日本马关。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主要内容项目趋势影响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省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增多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①《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②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③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④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日本是向中国索要赔款最多的国家)增加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增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力。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深入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最能反映列强侵略要求的条款)。新增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考点1考点2考点2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0年1考)考点帮考点33.瓜分中国狂潮考点4三国干涉还辽概况《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危害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各国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国别强租海湾及地区势力范围《时局图》德国胶州湾。山东。沙俄旅顺和大连。长城以北及新疆。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英国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威海卫。长江流域。日本福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背景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实质“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考点1考点2考点2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0年1考)考点帮考点3易失分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是在朝鲜的丰岛,而不是在中国境内。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威海卫战役中而不是在黄海战役中。3.《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而不是“进一步加深”。4.《马关条约》的内容包含“割辽东半岛”。但实际由于“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并没能真正割占辽东半岛。考点2考点1考点2考点3戊戌变法(10年8考)考点帮考点3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考点4公车上书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概况1895年春,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意义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宣传维新变法创办报刊①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②天津的《国闻报》:严复主持,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组织学会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兴儒会励学斋蜀学会北京、上海长沙广州瑞安西安成都影响通过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康有为梁启超(1858—1927)(1873—1929)考点1考点2考点3戊戌变法(10年8考)考点帮考点32.百日维新【2018年22题考查、2009年22题考查】考点4背景社会背景①甲午战败和中
本文标题: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考考点过关 模块一 中国近代史 主题二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98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