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进入导航第1页第二部分导学课堂与素养提升进入导航第2页模块三文化发展历程进入导航第3页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进入导航第4页单元提能自主学习课进入导航第5页1知识体系建构进入导航第6页2热考命题主线主线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知识主线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的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进入导航第7页历程地位原因秦朝处于受压制时期“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在继承先秦儒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进入导航第8页历程地位原因宋明儒学处于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经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教和道教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儒家思想走向了极端,更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传统儒学遭怀疑,但正统地位未动摇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进入导航第9页历程地位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思想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减小变法阻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猛烈抨击、正统地位动摇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解放人们的思想进入导航第10页历程地位原因“文化大革命”期间儒家思想进一步遭到批判对儒家文化进行全民的、规模最大的破坏,儒家思想在我国的影响进一步减弱进入导航第11页►总结提升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欧洲启蒙运动政治条件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受到封建制度束缚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进入导航第12页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欧洲启蒙运动思想条件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性质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地位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进入导航第13页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欧洲启蒙运动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进入导航第14页3横向中外关联对比点一中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中国“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原因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各国需要人才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目的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服务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不同点历程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现,法家思想受宠,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儒学逐渐成为大宗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研究人与人类社会;经过中世纪的黑暗后,人文主义复兴进入导航第15页中国“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背景战争频繁、处于分裂状态主题研究社会问题,研究人类本身相同点成就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进入导航第16页对比点二明清之际影响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因素项目中国西方经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其分散、封闭的特性使科技发展缺少应有的动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政治封建专制强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家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进入导航第17页项目中国西方外交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殖民扩张,市场扩大,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思想“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思想受到禁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来了思想解放,面向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进入导航第18页4史学素养提升高考选择题题型突破(Ⅰ)题型情境史实类选择题●题型解读(1)材料来源: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历史现象,如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历史典故等。(2)命题特点: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迁移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具有试题新颖、迁移运用能力强、具体历史情境中解决历史问题的特点。(3)考查能力:主要考查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入导航第19页●解答技巧(1)确定时空: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时代,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如宋代的传说等。(2)关联知识:通读材料情境,明确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如宋代商业发展的影响等。(3)判断选择:据题干情境,结合“设问”和“备选项”进行判断,明确各备选项中内涵与题干情境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进入导航第20页[练习1]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A进入导航第21页解析:根据“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得知法家思想的“落伍之处”是指因为法家思想作为国家的“工具”维护国家利益,“将国权扩张得过大”,而忽视了社会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家思想因为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家思想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道德教化,故D项错误。进入导航第22页[练习2]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的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该故事反映()A.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B.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C.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B进入导航第23页解析:据材料提到,郭巨“埋儿奉母”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故事反映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即杀儿养母,故B项正确。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没有突出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故D项排除。进入导航第24页(Ⅱ)题型材料主旨类选择题●题型解读(1)材料来源: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报告等。(2)命题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进入导航第25页(3)命题特点: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4)考查能力:考查对图文材料信息解读、获取、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进入导航第26页●解答技巧运用“读、找、联、析”四步法解答(1)“读”:阅读题干图片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2)“找”: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3)“联”: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关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图文史料的有效信息。(4)“析”:据题干图文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进入导航第27页[练习3]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道:“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认为黄宗羲的思想()A.继承儒家民本思想B.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C.具有现代民本思想D.儒家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结合B进入导航第28页解析:材料提到“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并未涉及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故A项错误。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由材料“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可知,黄宗羲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大意是:如果认为其观点与现代的观点不同而认定它并非什么新观念,那就是用现在的标准去苛求古人了。材料并非指黄宗羲的思想具有现代民本思想或与现代民本思想结合,故C、D项错误。进入导航第29页[练习4]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A.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A进入导航第30页解析: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纸的应用带来的影响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被后人发明了成语“信口雌黄”“口中雌黄”,由此可见文化的发展与纸的应用有关。故选A。B错在“开始走向结合”,C错在“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在题干中无从体现,D错在题干论及的是造纸术而非印刷术。进入导航第31页5易混易错辨析1.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的“仁”的继承与发展。()√提示: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进入导航第32页2.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使儒家以外的思想销声匿迹。()×提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提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最终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进入导航第33页4.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一种思想专制。()√提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进入导航第34页5.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理学)的外衣。()√提示:宋代理学在社会道德规范上是儒家的三纲五常。“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其意思即三纲五常是天理。朱熹主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可见儒家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