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本单元的复习,下列重点问题你搞清楚了吗?一对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两个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三大角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措施。探究类主观题1.题型特点。探究类试题是为了适应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而产生的。这类试题一般会设置一个或几个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要求考生写出调查报告、活动设计、主题班会、演讲稿或发言提纲等,具有设问发散性强、与考生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答案倡导并鼓励多元化等特点。2.解题步骤。(1)选题。确定论题,离不开对所给材料的仔细研读,研究课题的选择必须要与研究对象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要以所学知识为基础,突出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的实践能力;研究课题的选择还必须注意其重要性,这种重要性是以其社会价值为标志的,因而它与政治学科关注社会热点的要求具有一致性。(2)论证。围绕选题,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能泛泛而谈,对于选题的论证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在选择论证材料时,要遵循材料服务主题的原则。(3)作答。切忌单靠背景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直接答题,要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联系,充分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分析材料,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做到句子通顺、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结构符合逻辑。设计的活动方案或步骤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鼓励参与、有所创意、力求完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典题】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1)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2)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订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包容性的相关知识。第(1)问结合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树立文化自信,要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第(2)问是实践探究型试题,只要所拟广告词合理即可。[答案](1)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③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2)例如:“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好言好语暖人心”“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礼仪是素养的体现”“礼仪是成功的基石”“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学礼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敬人者,人恒敬之”等。(只要围绕文明礼仪去拟订,言之有理即可。要求拟订两条)【跟踪训练】1.曾经,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提出“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的梦想和期望,但百年前的中国战乱频频、民生凋敝、经济萧条,那梦想遥远而迷茫。而今,梦想离我们如此之近,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我们听到融合国家与个人的中国梦渐行渐近的铿锵足音。是什么让我们听到铿锵足音,将内心深藏的梦想化为现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延续不断的民族灵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紧跟世界与时俱进的时代灵魂。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精神动力。请你就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本题设问指向是就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提出合理化建议,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争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答案]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人人争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2.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读书之风。(2)请你为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倡导读书之风,可以使人们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可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物质转化、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读书之风。(2)建议可围绕文化创新,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与传播手段的创新,发挥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等方面,为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自觉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和谐。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可以使人们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④文化塑造人生。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2)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过程中,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②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与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③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三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3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