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题练透5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
小题练透5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时间:20分钟满分:29分(2020·福建省漳州市四校新高三期末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网红书店的井喷式发展引起舆论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业界的广泛思考,有人认为人气会给书店带来更大收益,书店走网红路线________;有人认为卖书才是书店的主业态,阅读文化传播最终还需要主业态支撑;还有人认为(),一方面通过网络宣传吸引更多的读者,另一方面也要提供有内容价值的服务。近两年,“书店+咖啡”“书店+文创”“书店+住宿”等模式________。书店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图书购买地,变成一个集书籍、文化用品展卖、休闲茶歇、亲子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使书店变网红,网红书店本质上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面对纸质出版行业的________、网络阅读习惯日渐养成,传统书店的产业转型已是_______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可非议层出不穷落寞势在必行B.无可厚非屡见不鲜落寞大势所趋C.无可厚非层出不穷失落大势所趋D.无可非议屡见不鲜失落势在必行解析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根据语境,应用“无可厚非”。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尚未穷尽。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根据语境,应用“屡见不鲜”。落寞:寂寞,冷落。失落:精神上空虚或失去寄托。根据语境应用“落寞”。势在必行: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大势所趋: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应用“大势所趋”。答案B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书店变网红,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将书店本质上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B.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使书店变网红,本质上赋予了书店更多的社交属性。C.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本质上使书店变网红,赋予了书店更多的社交属性。D.书店变网红,本质上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将书店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解析注意后文中的“这”,以及“本质上”所修饰的对象。答案D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要在公益与商业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的临界点B.要在商业与公益之间控制一个平衡的临界点C.要在商业与公益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的临界点D.要在公益与商业之间控制一个平衡的临界点解析注意后文中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答案C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6分)各种通感现象里,最早引起注意的也许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著作里已说:声音有“尖利”和“钝重”之分,那是比拟着触觉而来的,因为听、触两觉有类似处。我们的《礼记·乐记》中有类似的文字,“故歌者……累累乎端如贯珠”。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做了扼要的说明:“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这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只是把珠落玉盘声、鸟声、泉声来比作“嘈嘈”“切切”的琵琶声,并非说琵琶的小弦、大弦各种声音“令人心想”这种和那种事物的“形状”,换句话说,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觉和触觉向听觉的挪移“以耳为目”(或“视觉,听觉的相通”)他是把听觉联系听觉,并未把听觉沟通于视觉解析语段总体上采用了总分的手法。①要领起下文,可填“视觉和触觉向听觉的挪移”等类似的语句。②是总结耳目相通的,与上文“听、触两觉有类似处”相呼应。③从反面举例说明非通感现象,所写内容应总结上句。5.下面是某地教育主管部门给某幼儿园下发的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加强幼儿园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消掉安全隐患,经有关工作人员认真排除,发现贵园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许可,擅自举办托幼园所。根据相关管理规定,现下发停办通知书,自当天起立即停止办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消掉”与“安全隐患”搭配不当,应将“消掉”改为“消除”。“排除”意为“除掉、消除”。“排查”意为“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单位、设备等进行逐个检查或审查”。语境中,对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来说,应将“排除”改为“排查”。“贵”为敬辞,而此处不需要尊称。所以把“贵”改为“你”。“擅自”意为“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自作主张”,用在此处谈不上在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不合语境,可改为“私自”。“当天”口语色彩浓厚,在正式文件中用“即日”更符合“通知”这种应用文文体特征。答案①“消掉”改为“消除”;②“排除”改为“排查”;③“贵”改为“你”;④“擅自”改为“私自”;⑤“当天”改为“即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归朝欢柳永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6.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轮双桨”用了借代手法,借指车船,水陆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都是一些追名逐利的人,行色匆匆。B.上阕所写的是冬日黄昏后,残月相伴,商贩往来路途的情况,以客观的描述表现了旅途行役的困苦劳顿。C.“一望乡关烟水隔”这一过片,承接上阕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因为厌倦了羁旅行役而产生了思乡之情。D.“新春残腊相催逼”说时序代谢,日月相催,在外日久,感到年光逼人,更生出浓浓的思乡之情。解析B项,“商贩往来路途的情况”错,“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的意思是:往来的人,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都是为了名和利。不单指“商贩”。故选B。答案B7.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景物的作用,依次找出上阕的景物——行舟、芦苇、风、宿雁、残月、白霜等,然后从交代环境、抒发情感等角度分析即可。词的上阕,词人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别岸扁舟三两只”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水中沙洲上昨夜栖落的大雁受到惊吓,破雾而飞;天上一弯残月和溪桥上的晨霜上下辉映,发出冷暗的白光。这四句写出了肃杀、苍凉之感。“沙汀”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之人惊起所致。“别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三、四两句十分工整,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点明这一点是为后文作铺垫。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从整个上阕来看,词人笔下之景全为萧瑟凄凉之景,词人笔下之人尽是追名逐利之人,这些已显示出他对羁旅生涯的厌倦。词作自然地转入下阕,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答案上阕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了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了行旅的艰辛,烘托了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冬初,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题练透5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33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