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0讲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最新考纲]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作用(Ⅰ)。精读教材——记一记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P16正文)2.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P16正文)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或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P17正文)4.兴奋在突触处借助神经递质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需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P19正文)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P19正文)6.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大脑皮层为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P20正文)7.大脑皮层除了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发生障碍,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自己却不能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P21正文)8.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负反馈调节。(P27正文)9.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P28正文)10.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P28正文)11.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对下丘脑、垂体具有抑制作用。(P28正文)1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细胞或靶器官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P29正文)自我判断——判一判1.神经调节相关的正误判断(1)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3)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4)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5)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6)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7)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2.激素调节相关的正误判断(1)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2)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3)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4)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5)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6)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7)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8)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高频命题点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真题领航——目标方向导入高考1.(2019·全国Ⅰ卷,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解析:D[本题以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判断的能力;试题通过对动物受刺激后心跳等变化过程的分析,体现了对生命观念素养中稳态与平衡观的考查。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形式是局部电流——电信号,A正确;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均可接受惊吓刺激,B正确;神经系统可通过产生神经冲动直接调节心脏活动,也可通过控制内分泌活动(如控制肾上腺素的分泌)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D错误。]2.(2018·全国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解析:D[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通过协助扩散外流,产生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阻止K+继续外流,故此时细胞外K+仍然低于细胞内;神经细胞受刺激时,激活Na+通道,使Na+大量内流,说明Na+浓度是细胞外高于细胞内的,D正确。]3.(2017·全国Ⅱ卷)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解析: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另外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正确;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B错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的作用。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D正确。]知识拓展——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1.反射活动所需时间长短与刺激时间长短有关吗,决定反射活动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关,决定反射活动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反射弧上突触的数量,突触的数量越多,反射活动维持的时间越长。2.某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其主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或抗体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等。核心整合——掌握必备生物知识1.明确反射完成的两个条件(填空)(1)反射必须具有①完整反射弧,否则不属于反射。(2)必须具有适宜的刺激(刺激类型、刺激强度均适宜)。2.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填空)(1)兴奋产生机制:②Na+内流→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外③正内④负)变为动作电位(外⑤负内⑥正)→兴奋产生。(2)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⑦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⑧相反。(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a.特点:单向传递,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⑩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⑪突触后膜。b.神经递质的释放、性质及作用效果膜电位变化曲线模型考向立意——突显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考向一]以反射弧的概念结构功能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理解1.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右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实验设计思路: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点,从该点两侧观察反应。结合图示信息,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图示刺激点左侧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刺激点右侧的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需跨突触检测,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进行单向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通过神经递质完成,易受药物影响。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左后肢趾尖,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推测其原因是神经递质传递受阻。结合神经递质的作用过程,其传递受阻有两种可能,一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二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2)①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②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定方法(1)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突触结构: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粗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可谐音记忆为“粗一出”。(4)根据切断实验法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这种方法相对比较复杂,实验题中会涉及。[考向二]以兴奋的传导、传递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理解2.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解析:D[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没有电位差,不发生偏转,A正确;刺激a处时,兴奋传到甲电流表处时,指针偏转一次,兴奋传至乙电流表两极时,乙电流表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B正确;刺激b处时,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单向性,兴奋无法向左传递,甲指针维持原状,电流表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侧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两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3.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生物艺考生大二轮总复习 上篇 专题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个体稳态) 第10讲 动物和人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5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