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助读链接】一、作者名片1.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孟浩然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谋取功名,与张九龄、王维友谊甚笃,有诗名。晚年任张九龄幕僚。孟浩然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他和王维并称,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有《孟浩然集》(亦称《孟襄阳集》)。2.沧江一身客,献赋空十年——祖咏祖咏(699—约746),唐代诗人,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其诗讲求对仗,亦有“诗中有画”之特色。有《祖咏集》。3.江南储氏之祖——储光羲储光羲(约706—约762),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唐代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举进士,授冯翊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谪岭南。代表作《田家杂兴》《田家即事》《钓鱼湾》等,笔调淡雅质朴,闲适清新。体裁多为五古。殷璠称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有《储光羲集》。4.诗囚——孟郊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著名诗人。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现存诗歌57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二、文化常识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三、背景回放日暮客船泊烟渚,建德江畔失意人——《宿建德江》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漫游吴越之时。他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失利,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灵感,写下了这首诗。【作品简介】1.即景言情,诗外有味《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2.终南望余雪,心系城中寒《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3.结庐在田家,所愿唯优游《田家杂兴八首(其三)》写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态,诗风质朴自然。“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四句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诗人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4.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游终南山》以写景为主,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终南山的万壑清风,清幽宜人,赞美了山居之人的爽直正派,心地坦然。全诗险语惊人,笔力遒劲,气势雄浑,于写景之中寓以深意,言外之意耐人寻味。【初读自测】一、读准字音二、明确句意(填空或判断正误)(1)移舟泊烟渚渚:_____________(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小块陆地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十分清澈,映照的月光仿佛与人更亲近。(3)林表明霁色霁色:_________________(4)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所乐在畋渔畋渔:打猎捕鱼。()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6)山泽时晦暝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7)所愿在优游优游:_________(8)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为昏暗生活悠闲连飞禽都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9)南山塞天地塞:_____(10)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塞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三、把握大意下列对本课所选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宿建德江》先写日暮添愁,再叙羁旅夜泊,然后宕开一笔写宇宙广阔宁静,明月伴人相亲。B.《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写了田园之乐,一是忙里偷乐,二是桑榆满园之乐,三是禽雀翔集之乐。C.“城中增暮寒”是《终南望余雪》的点睛之笔,诗人由望余雪而想到城里的苦寒,表达了诗人的关切之情。D.《游终南山》线索是“游”,诗人游山有感:既有对正直、坦荡品格的赞美,又有对追名逐利行为的厌弃。【解析】选A。A项,应是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一)*宿建德江田家杂兴八首(其二)【文本导学】微课一:赏析字句在诗中的作用1.《宿建德江》首句“移舟泊烟渚”有什么作用?【明确】“移舟泊烟渚”,此句点题兼写环境。“移舟”点出江行,“泊”字点出题面上的“宿”字。“移舟泊烟渚”,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也体现了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做了铺垫。2.《宿建德江》“日暮客愁新”的“愁”缘何而起?该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诗人的“愁”是因日暮而起。微课二: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3.分析《宿建德江》三、四两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确】这两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唯有明月近人,我们能想象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构成了一种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4.《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前四句主要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明确】主要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这一手法突出了“畋渔”这样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热爱,表达出他希望归隐田园的志趣。【疑难探究】1.请简析《宿建德江》中第二句中的“新”字。【点拨】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2.《田家杂兴八首(其二)》的结尾说“所愿在优游”,那么“优游”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点拨】①无拘无束,没有俗事打扰;②寄情山水,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③傲世洒脱,与酒相伴,看透尘世。【备选要点】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野旷’一联,人但赏其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你是怎样理解这诗外之意的?【点拨】“野旷天低树”写出旷野的空旷寂寥,在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人显得孤独寂寞,江中的孤月并不能慰藉寂寞之心,诗人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赴长安,而今却只能带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巡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飘摇江汉,千愁万绪,不禁纷至沓来,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能让我们想象到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想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月去的意境。(二)终南望余雪游终南山【文本导学】微课一:赏析诗歌的炼字艺术1.《终南望余雪》“林表明霁色”一句炼字精准,请简要分析。【明确】①“表”字用得妙:因为是夕阳,所以只有山顶上树林的末梢才能浴着日光。②“明”在诗中是使动用法,含蓄地写出了雪霁后的夕阳,为山顶的积雪和树林抹上了一道亮丽的色彩,使终南山有了神秘的色彩,也使这首诗富有诗情画意。③“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2.请赏析《游终南山》“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中“驱”“拂”二字的妙处。【明确】“驱”“拂”二字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驱”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松柏之态;“拂”字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了松涛过后,万壑清明之景。微课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3.《终南望余雪》末句“城中增暮寒”论者多指为全诗的点睛之笔,意在言外,请略加阐释。【明确】由“望余雪”而想到城里会因此而更加寒冷,百姓会遭到寒气的袭击,寄予了诗人的关切。雪景虽秀,现实却寒,耐人寻味。4.《游终南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明确】①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②对正直、坦荡品格的赞美;③对追名逐利行为的厌弃。【疑难探究】1.《终南望余雪》是如何体现“余雪”的?请简要分析。【点拨】余雪位置①阴岭秀:唯其“阴”,才有“余雪”高度②浮云端: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时间③明霁色:雪后初霁,方见余雪影响④增暮寒:大雪消融,气温降低,余雪闪耀,倍添寒意2.“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二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点拨】表现手法解说作用类比“中”与“正”同义,山“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反衬“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以“路险”反衬出诗人心地的坦荡3.结合《游终南山》全诗,分析诗人为什么在结尾流露出了“悔读书”的想法。【点拨】①终南山无比优美的景象,自成天地,清幽宜人,让诗人流连陶醉。②山中人“正”而不邪,置身其中的诗人也感到人正心平,连险峻的山路都变得平坦了,使他能够远离污浊的世俗红尘,超然物外。4.前人多推崇《终南望余雪》中“终南阴岭秀”这一写雪景的诗句,试分析其中原因。【点拨】“阴”字很确切,唯其“阴”,才有“余雪”。“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备选要点】1.对于《终南望余雪》中的“积雪浮云端”,有人说“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也有人认为“浮”字用得很好,请谈谈你的看法。【点拨】积雪不能“浮”在云端,但在这里,“浮”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所以给人以“浮”的感觉。“浮”字用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画面增添了生气。2.《终南望余雪》咏物寄情,语言精练
本文标题:2020版高中语文 1.5 山水田园诗四首课件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3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