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归纳整合03课前自主复习01高考考点透析02再试高考真题04课前自主复习01成竹在胸高考考点透析02各个击破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及特点一、实践1.实践的概念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正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②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1)实践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即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3)实践的性质——活动这里的“一切活动”是指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状态发生变化。可见,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4)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但也存在盲目的实践。(5)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6)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统一的。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观的标志所在。夸大第一个特点否认第二个特点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而夸大第二个特点否认第一个特点会陷入唯心主义。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必须要有实践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1)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不能等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通过亲自实践获得);二是间接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如读书等)。(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里的动力是根本动力或主要动力或第一推动力,但不能说是唯一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从另一意义上讲,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人们从实践中获得了认识(一种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人们在实践中形成了新的认识(前后两种认识)。(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表明实践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为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提供唯一的判别尺度。(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实践。命题角度1实践的特点【典例1】(2018·北京卷)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工程设计师利用当代先进技术建造了京张高铁,利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保护了沿线的文物和环境,实现了高铁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高铁也是铁路,不是新事物;C项中的“前提”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故选B项。【典例2】(2016·江苏卷)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特征。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④错误。题干是指量子通信技术为信息安全提供保障,而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是指真理是相对的,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故②与题意不符。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典例3】(2015·重庆卷)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自在联系②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着听琴者的情感体验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D【解析】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人为联系,①观点错误;琴音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②观点错误,③观点正确;古琴名曲被现代人录入特制唱片,传达着人类智慧和文明,体现了文化创作的社会历史性,④观点正确。正确答案为D项。【考向点评】此考点最常见的考法是以漫画、名言警句、人类发明创造的热点事例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原因类题型,重点围绕实践的基本特征展开测试,并常常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材料灵活多变,对考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方法与规律】明辨实践的特点(1)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客观物质性,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主观能动性,受横向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2)考查实践的特点: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命题角度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典例4】(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中国的社会实践,由中国的社会实践决定,①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④错误;这一思想符合新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是中国社会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果,②③正确,故选C项。【典例5】(2018·天津卷)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旨在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这一理论还未得到验证”。霍金的“黑洞理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截至目前还未得到验证。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项正确;其余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典例6】(2017·北京卷)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C【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真理、物质和意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A说的是意识的产生问题,与题意无关。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说法错误。促成认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D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典例7】(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解析】本题知识范围要求是认识论中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设问指向是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能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结合材料确定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是实践决定认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而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正是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技术,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考向点评】此考点是高考高频考点,考法常结合新的政策、计划、战略的出台以及实施结果,设置体现类、原因类题型,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方法与规律】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社会生活问题的解答模板答题要素:(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分析(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分析(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分析(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分析(6)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分析(2)(3)(5)(6)用到的最多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4-2-6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4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