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总复习·思想政治第3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高考总复习·思想政治考试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2018·北京卷,19)(2018·天津卷,12)(2018·江苏卷,24)(2018·江苏卷,34)(2018·浙江4月选考,24)(2017·江苏卷,19)(2016·天津卷,10)(2015·江苏卷,21)(2015·江苏卷,37)(2015·海南卷,16)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分值:4~12分本讲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等。题型以体现类、意义类、措施类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立足于文化的关系、文化发展,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备考过程中,应关注热点、关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学、艺术和影视等作品。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课时达标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灿烂的中华文化[知识梳理]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中,和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源远流长汉字史书典籍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有明显的。(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区域特征民族文化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易错自查]1.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解析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2.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解析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3.汉字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解析文字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解析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5.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解析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6.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汉字是文化现象,不是自然现象。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法精讲]考法一正确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区别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联系二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区别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例1](2017·江苏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A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的诊疗方法就已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与人类进步的关系,C项不选;D项夸大了中医药的作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法二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1.关系(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归纳总结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外部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多元化从世界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例2]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型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③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④错误。故选A项。答案A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递进题组]1.(2018·浙江4月选考)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④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A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这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项。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2016·天津卷)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A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正确;园林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印证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正确;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③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错误。故选A项。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福建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B解析题干材料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B项当选,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2018·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5.(2018·天津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答案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知识梳理]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即和。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的认同和对的理解。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自身文化其他民族文化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民族的。(2)各民族文化相互、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和强大的。共性特性交融认同感10归属感11文化底蕴12民族凝聚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易错自查]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质。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3.中国式过年,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但是并不能包罗万象。中国式过年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解析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5.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解析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7.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决定力量。()×解析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不竭力量之源,但不是决定力量。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法精讲]考法一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内涵: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1)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即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2)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即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与包容性有关的三组关系关系阐释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同时要遵循各民族文化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36讲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4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