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必备知识读文—读懂文本才能精准答题一、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征非连续性文本中的材料,多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同一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从近年试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看,这类材料主要节录自消息、通讯、时评、综述、访谈、报告等。现就这些体裁的特点概括说明如下:(一)消息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它一般具备新闻六要素。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二)通讯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从内容上看,通讯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对新闻事实做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从表达方式看,通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从时效看,通讯的采访较为费时费力,写稿的时间要比消息长。通讯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三)时评时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问题,发表见解,归纳、整理出新结论、观点的评论性文章。准确性是时评生命力的关键。其不仅包括真实性,还包括科学性。它要求观点明确,选材准确,分寸把握适度,分析能够使人信服。时评中多用摆事实、作对比、讲道理等手法,让读者信之服之。(四)综述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的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五)访谈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的对象多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事件当事人,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或拥有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材料。观点准确、深刻,材料真实可信是访谈的特点。(六)报告报告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文章。一般分为情况调查、经验调查、问题调查。二、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3步6边读文法”“非连续性文本”的高考考查特点决定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需要运用“3步6边读文法”:第一步:边浏览,边勾画——把握非连续性文本主要内容迅速浏览各个材料,还要勾画标注材料的关键信息点。如材料的陈述主体、陈述的侧重点、材料的价值信息点等,在勾画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文字材料好勾画,如果材料中有图表,就需要会读图表,读图表时需要“会抓”:1.抓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2.抓分类图例首先要确定其类别,在阅读中,要看纵轴、横轴、图标等,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3.抓数据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4.抓解析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的文字内容,图标和文字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第二步:边思考,边筛选——为答题做准备勾画的信息是为我们做题服务的,因此,需要思考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信息是什么,每一个题涉及区域在哪,这样把对我们做题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根据勾画的信息抓住材料的关键,关注细节。第三步:边比较,边概括——读懂文本,胸有成竹在思考与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联系:比较异同(说法上的异同、内容上的异同),然后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概括,揣摩命题者把多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放在一起的意图。[读文示范](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材料一:①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②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③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④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⑤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⑥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⑦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⑧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以温度25°C、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C、35°C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一年平均湿度(%)湿度(%)寿命倍数温度(℃)70503010350.140.190.300.68250.741.001.563.57152.745.819.0520.70(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材料三:①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②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③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④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⑤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⑥方案如下:(1)去酸方案①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②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③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2)修复方案①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②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③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④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①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②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边浏览边勾画句①指明了材料一的陈述对象是“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句③中的“预防、治理、修复”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三种方法;句④解读了“预防”的内涵;句⑥解读了“治理”的四种类型;句⑧提出了“修复”的两个方面。命题者会在这些陈述主体、侧重点和价值信息点上设题。边思考边筛选(1)主要内容: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要运用到预防、治理、修复三方面的技术。(2)关键信息:保护方法,预防、治理、修复三方面的技术运用。(3)思考:①什么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②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需用哪些技术?③怎样预防?如何治理?修复的内容可分为哪两个方面?[提示]第1题A项需结合第⑤⑥句比对分析,B、C、D项需结合第⑦⑧句比对分析。第2题A项需结合第④句比对分析。边比较边概括材料一主要谈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即预防、治理和修复。阅读后可与后两则材料进行比较。边浏览边勾画材料二是表格。(1)从文字材料看,表格主要展示的是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2)从表格来看,主要涉及湿度、寿命倍数、温度和一年平均温度四个项目。(3)从数据看,既要关注设定指数,又要注意条件变化带来的纸张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间的规律。边思考边筛选(1)主要内容:纸张的寿命与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2)关键信息:湿度、温度、寿命倍数。(3)思考:①为什么要设定标准寿命?②表格反映出哪些规律?[提示]第2题B项需结合该表格比对分析。边比较边概括材料二主要谈在设定温度、相对湿度的情况下纸张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与材料一相比来看,这是从另一侧面分析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边浏览边勾画材料三第一段句①“气候湿热多雨”是毛里求斯档案受损的原因;句②“形成于18世纪”也是受损的原因之一;句④“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又是档案受损的原因。“去酸方案”句③技术人员提出了“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指出这种方法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修复方案”句②指出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的优点,“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最后一段中句①“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是文件修复后的效果。边思考边筛选(1)主要内容:对毛里求斯档案文件进行修复的主要方案。(2)关键信息:档案文件,去酸方案,修复方案,修复结果。(3)思考:①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受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受损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哪些方式最为适合修复?③纸浆补书机是如何修补书页的?它有哪些优点与不足?[提示]第2题C项需要结合“修复方案”部分来比对分析;D项需要结合材料三整部分比对分析。第3题需要结合第一段来概括分析。边比较边概括材料三主要介绍了中国技术人员如何修复毛里求斯的档案文件。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有理论有实践,值得信服。三、试做“3大考题”题型1理解概念题1.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分)()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A[根据文中“治理”的定义以及原文“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可以看出,A项中的方法应该是“脱水”,属于“治理”工作。故选A。]题型2概括分析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B.如果将温度25°C、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C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错,根据原文,纸浆补书机法属于修复方案,用于修补书页,并不能用来给纸张去酸。故选C。]题型3概括内容要点题3.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分)[解析]从材料三第一段可以看出,这些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年代已经比较久远;从质地来看,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且纸张已经严重酸化;根据毛里求斯的气候条件,联系材料二中提到的温度和湿度对纸张寿命的影响,可知湿热多雨的气候也是档案文件受损的重要原因。[答案]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③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9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