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九年级下册(RJ)教学课件导入新课新课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导入新课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Thilloy,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学习目标1.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4.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有何影响•经济方面: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义阶段过渡。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而垄断组织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材料展示①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现象。②这一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霸权斗争更激烈。以上图片说明什么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后起的美国、德国赶上并超过了英法老牌国家。这种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1900年英国所占殖民地面积为3271平方公里,人口3.67亿;法国占有1098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万;甚至连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等资本主义小国,也占有647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人口6500万,远远超过了德国、美国和日本3国殖民地的总和。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这种状况,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尖锐起来。在世界没有被瓜分完毕的时候,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往往通过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暂时得到缓和。但是,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必然要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结↑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促使列强掀起瓜分殖民地的新高潮(19C末)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导↑致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根↑源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一战三对主要矛盾俄VS奥巴尔干半岛英VS德海上与殖民霸权法VS德欧陆霸权法德两国的矛盾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使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丧失在西欧和中欧霸主地位,国内各阶级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俄奥矛盾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1.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地挥扬着德国国旗。德国人凭什么那么“牛”?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3.德国在中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4.德国在全球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都做了哪些准备?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德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工业实力已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重新分割世界,争夺殖民地极力拉拢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并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变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影响:西方列强竞相效仿,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德两国的矛盾当时欧洲有关国家有哪些利益要求?压制法国,防止其崛起复仇,维护欧陆霸主地位反对外来奴役,争取独立A德B法:C英:D俄:E奥匈:F巴尔干国家:复仇,夺回欧洲霸权。维护霸权、殖民地,维持欧陆均势争夺巴尔干地区视巴尔干地区为其势力范围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殖民地意突尼斯问题英法德奥俄世界市场、殖民地问题争夺巴尔干18791882三国同盟189219041907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德英法俄意奥代表同盟国集团代表协约国集团1879年德奥签订同盟条约有人形容20世纪初的“欧洲就像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一粒火星,就足以引爆整个欧洲。”那么:欧洲的哪里是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为什么?是什么事件起了这种“火星”的作用?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事件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说说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20世纪,摆脱了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起来,已成为南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南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的发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极为不安。萨拉热窝事件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窝巡视。刺杀斐迪南大公的爱国青年普林西比普林西比在萨拉热窝刺杀斐迪南大公后被捕。当枪弹打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随着两股鲜血的喷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开始了。目标导学二:凡尔登战役与大战结果英俄德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德、奥终于找到发动战争的借口。在德国的支持怂恿下,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英、法也很快卷入战争。1.爆发大战爆发前的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首先在巴尔干半岛爆发?•欧洲战场及其战线•重大战役2.重大战役西线东线南线凡尔登战役--德法(1916年)战前拍摄的凡尔登要塞照片炮轰过后的凡尔登镇战后凡尔登战场上的枯骨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欧洲战场在西线形成胶着状态的战壕战,交战双方谁都不能前进一步。德国将军冯·法金汉认为如果对法国加强打击,迫使法军投入所有兵力消耗而亡。他选择了位于默兹高地上的凡尔登要塞作为主要进攻点,是德国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使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驻守在凡尔登的一位法国士兵头戴防毒面具抵御毒气的袭击。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头戴钢盔的德军凡尔登战场上正在收尸的德国士兵尸体遍布的凡尔登战场战后拍摄的凡而登要塞照片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3.大战的结束•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美国参战(1917年)美国为什么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对德宣战?美国参战有何影响?加速大战结束的事件有哪些?①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战争。③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在1917年对同盟国宣战②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美国的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④各交战国国内的革命运动美国的“中立”战争(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战争战争革命战争引起制止引起制止从俄国退出战争和大战的结束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结束标志)福煦车厢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目标导学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战争的深层次原因是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瓜分世界,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D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其规模涉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整个战争伤亡3000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多万,350万人成为终身残废。战争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经济损失约3000多万美元。一战物质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可见,一战的后果及影响是空前的: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多万,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交战国带来灾乱,参战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2)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3)历史证明:强必霸之路是一条死胡同,各国要和平相处,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大战的影响课堂小结随堂训练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萨拉热窝事件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D.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B2.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A.三国同盟成立B.三国协约成立C.萨拉热窝事件D.凡尔登战役C
本文标题:2019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56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