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优化总结时空定位·宏观把握通史纲要·深化提升核心知识·要点整合1.先秦时期先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的出现、发展与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鼎盛(西周)与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政治: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社会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文化: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在文学上,《诗经》和楚辞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文字上,商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经济: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并有所发展,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文化:治国思想出现了法家——道家——儒家的转变,西汉时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春秋战国列国纷争和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1.周天子控制力日益削弱2.诸侯争霸混战,周朝传统的统治秩序被破坏(1)春秋五霸(2)战国七雄3.出现统一趋势4.民族关系的变化:华夏认同与“夷夏之辨”1.农业:铁农具、牛耕、水利,一方面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促使私田大量出现,小农经济开始形成2.手工业:分工细密;冶铸业、纺织业发展3.商业:一方面货币流通广泛,出现私商和著名大商人以及中心城市;但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开始4.各国纷纷招揽人才,改革变法以增强国力(商鞅变法最为显著)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2.道家:老子、庄子3.法家:韩非4.墨家:墨子5.兵家:孙膑6.阴阳家:邹衍2.秦的统一历史条件走向统一巩固统一秦的疆域及统一意义1.客观条件2.主观条件1.东灭六国2.北击匈奴3.南征岭南4.管理西南夷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2.其他措施:统一车轨、货币、文字、度量衡、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1.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2.意义: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3.汉初的国家治理郡国并行与民休息1.汉高祖: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埋下隐患2.汉景帝:削藩→“七国之乱”1.措施:政治上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2.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4.汉武帝的内外经营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对外关系1.颁布“推恩令”2.内外朝制度3.察举制度4.刺史制度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2.实行盐铁官营3.推行均输平准4.颁布算缗、告缗令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1.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漠南河西、漠北之战2.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3.加强对东南、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1.张骞通西域(后来汉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2.开通丝绸之路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5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