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概说]本专题共有两篇文章。《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王安石阐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教战守策》中,苏轼阐述了教民习武、智战能守以备外患的主张。《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是王安石呈给宋神宗的一篇奏议。文章巧妙地采取了旁敲侧击的方法,在论述北宋历代君主功过中总结经验教训,自然则又巧妙地推出了自己的变法主张。作者以仁宗朝为重点,论述自太祖至英宗五朝的政治,于肯定中专题七奏议提出批评,说理透辟,措辞委婉,富有煽动力,对神宗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准备。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的改革思想及其积极意义,学习文章借题发挥、旁敲侧击、欲抑先扬、寓抑于褒的写法。《教战守策》是苏轼在应制科考试时所写的一篇“进策”。文章围绕“教战守”这个中心,援引史实,浅近设喻,正反论证。在分析北宋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教民习武、能战能守以备外患的主张,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的主张及其意义,学习文章的说理方法。专题七奏议第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专题七奏议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4.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荀子·性恶篇》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一、字词积累1.字音日晷.(ɡuǐ)诚悫.(què)骁.(xiāo)雄奸慝.(tè)亟.(qì)繇.(yáo)役申敕.(chì)疆埸.(yì)累.(lěi)圣2.通假字农民坏于繇.役________________繇,同“徭”3.一词多义(1)先①躬以简俭为天下先.______________②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______________③果不如先.愿__________________(2)委①虽有文籍,委.之府史______________②委.身为贾人妇______________③花钿委.地无人收______________(3)特①而特.恶吏之残扰______________②公车特.征拜郎中______________③胡瞻尔庭有县特.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______________名词,表率动词,抢先形容词,从前的动词,交给动词,托付动词,散落副词,特别副词,特地名词,三岁或四岁的兽副词,只是(4)逸①无有逸.德____________②逸.豫可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③鸟起马惊,疾逸.道左______________④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____(5)以①太宗承之以.聪武______________②擅有调发以.伤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有良将以.御之___________________④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____________⑤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____________________动词,失形容词,安闲动词,奔跑动词,隐逸介词,凭借连词,相当于“而”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按照连词,表因果,因为4.词类活用①一以安利..元元为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断狱务在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赏重而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拔举疏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君子非不见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名词作动词,讲信用形容词作名词,疏远的人形容词作动词,尊重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5.古今异义①内以平中国..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②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因果连词。③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古义:________今义:自然界。中原地区。表原因,……的原因。本性。6.文言句式(1)_______________①太宗承之以聪武(状语“以聪武”后置)②或甚于闾巷之人(状语“于闾巷之人”后置)(2)_______________而臣遂无一言之献(宾语“一言”前置)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3)_______________①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于”表被动)②而断盗者辄发(被发觉)③虽间或见用(“见”表被动)④亦罕蔽塞而不见收举者(蔽塞,被堵塞;“见”表被动)⑤正论非不见容(“见”表被动)⑥然邪说亦有时而用(用,被采用)⑦农民坏于繇役(“于”表被动)被动句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见“专题四《游褒禅山记》”2.写作背景宋神宗赵顼是一个有志图强的年轻皇帝,公元1068年即位时只有二十岁,出于谋求富国强兵、改变“本朝”积弊的迫切愿望,他即位第二年便召见王安石进京议事。此时王安石已近“知天命”之年,其经历、见识很不一般。他从少年时起即胸有“轩冕”之志,出仕前又跟随宦游四方的父亲到过岭南、江苏的不少地方,对下情已有所体恤。二十一岁入京应礼部试,首试即中,以第四名的好成绩登进士榜。由于个性拗强,人品高尚,学识渊博,素有“矫世变俗之志”,名播朝野。神宗早在东宫时就已闻王安石大名,继位后,对这位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万言书》),提出“改易更革”主张的王安石十分倚重。这次把他由江宁召回京都,就是向他咨询北宋百年来没出大乱子的问题,要他当面回答这是什么原因。面对皇上,口头回答这么重大的问题,王安石难无惶恐,加之时间紧迫,未敢迁延,来不及详对,即告辞返回。事后,他又觉得不符合近臣侍奉君主的道理,遂写了这篇《札子》,进一步申述改变积贫局面、实行变法的实际需要和理论依据。神宗激赏此文,次年二月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变革遂行。3.相关知识(1)“札子”,古代臣子给皇帝的奏章。属“奏议”中的一种。(2)“奏议”,“奏”是“进”的意思。“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秦汉以后的所谓奏、奏议、奏疏、奏对、奏状、奏札、对策、上书等皆可归入奏议的范围。一、结构图解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一、交代写作缘起二、对本朝自太祖至英宗一一称颂,从而作出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的初步回答三、论述仁宗的政绩美德四、指出“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提出了“虽曰人事,亦天助也”的总评价五、指出天助不可常恃,人事不可怠终,表明变法的主张二、内容研读1.作者认为本朝“享国百年,天下无事”的原因“虽曰人事,亦天助也”。这里的“人事”和“天助”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哪一个是真正原因?[明确]“人事”是指“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天助”是指“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尧、汤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天助”。2.文章第三段高度评价仁宗的政绩美德,称颂他“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1)回答神宗的问题;(2)对比本朝的弊端;(3)作为提出改革措施的依据;(4)欲抑先扬,突出主旨。3.文章第四段分析了“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的表现有哪些?[明确]这些弊病分别表现在以下诸方面。一是皇帝朝夕共处的不过是宦官和女子,临朝理事,又不外是一些琐碎之务,远不如那些有作为的国君,能同士大夫一起研讨先王的治国之法,从而在全国加以推行。二是对于事物不分名与实,一切听凭自然而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虽任用了贤人,但小人也占据一定职位;正确的言论皇帝不是不听,但错误的主张也时时被采纳。三是没能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人才,以诗赋和背诵古书的办法取士,论资排辈、按科名资历任用官吏,而没能采取必要的考核措施。四是监察机关(监司)没有称职的官员,边将不是由军队中有指挥经验的人担任,而是任命一些并无军事知识和指挥能力的人充当。五是官吏调动频繁,难以考核其政绩,而“游谈之众”便以假乱真,贤人反被埋没。靠私交、“走后门”扩充自己声望的人,大都成了高官;不靠后台、对公事尽职尽责的人,有时反被打击排挤,故而上下偷懒,一味取悦于人;贤人有职无权,才能得不到发挥,实等同于庸人。六是沉重的徭役造成农民破产,而朝廷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兴办整修农田水利等等。七是边防部队没有进行训练整顿,其中多有疲惫衰老者;内地驻军全是兵痞无赖,没有改变五代以来在养兵问题上笼络迁就的坏风气。八是对皇族成员不曾经过严格教育和选拔,却委以重任,这不符合先王奖优罚劣的用人原则。九是朝廷对于理财,大都没有恰当的办法,所以尽管皇帝本人很节俭而百姓并不富裕,皇帝对国事百般操劳而国家却并不强盛。幸而没有外患,也没遇到特大天灾,所以一百多年来没有出乱子。十是虽说事在人为,但“本朝”的创建和存在却是上天保佑的结果。这十条,没有一条不是对北宋朝廷的严厉批评。4.文章是怎样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的?[明确]奏札前部分重在探讨宋朝百年以来“无事”的原因,主要以仁宗执政为例,其间对历代君主多有颂扬之词,而在历数仁宗美德时,也未把话说绝,为后面揭露矛盾留了余地。后部分主要是痛揭时弊,单刀直入,文词犀利,“其于宋室中叶之病,言言洞中膏肓矣”(顾震沧《荆公年谱》)。最后又回到原题,概言宋朝百年“无事”实乃天助,并非人力所致,并寄希望于神宗,言其倘明此理,“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文章纲举目张,层次分明,衔接自然。运用反复驰骤的手法以突出作者的观点,采用对偶、排比句式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虽为奏札,亦琅琅可诵。三、主旨归纳文章以仁宗为重点论述自太祖至英宗五朝的政治,指陈得失,反复论证,于肯定之中提出批评,问题尖锐而措辞平和,对神宗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准备,可视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声。四、写法鉴赏1.本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借题发挥“本朝百年无事”的题目为神宗所出,意在要求王安石对北宋的列朝政治进行称颂,但王安石巧妙地采取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旁敲侧击的方法,在论述列朝功过中总结经验教训,自然而又巧妙地推出了自己的变法主张。转折自然,论述有物,富于煽动性,体现了王安石政治思想的成熟和艺术技巧的娴熟自如,二者相互统一。2.文章采用了欲抑先扬、寓抑于褒的手法比如第三段花费了不少笔墨赞颂仁宗的恭俭宽厚,但只是一种抽象的肯定;而第四段的“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是对前文具体而彻底的否定。所以,有读者认为“虽曰人事……此其所以获天助也”之说,是对北宋的歌功颂德,把功劳归于皇帝和上天,表现了作者的局限性,这是没有认识到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对作者苦心的误解。在真正无私地从事变法革新的胆量方面,王安石的做法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被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是当之无愧的。当然由于种种局限和出于劝谏的目的,作者对北宋前五代皇帝说了一些违背事实或相当过头的好话(比如把北宋对辽和西夏的妥协政策,说成是“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等等),他还避开了王小波、李顺等农民起义以及澶渊之役后开的用岁币求苟安的恶例等等,不能不说是对北宋统治者的一种有意的讳饰。但面对地位至高无上的封建帝王,一个要有所作为的大臣的满腹牢骚,也只能是委婉曲折地、甚至是违心地加以表述,这也是不难理解的。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七 奏议 第1课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