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五、恶乎往而不可名句: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释义: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太高远,看不到尽头呢?运用:浩瀚的宇宙、遥远的夜空、神秘的星球,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之地。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在科学理性尚未发达的中华民族祖先那里,穹顶之上的九天,永远是一个不解的谜团。庄子在《逍遥游》里问道“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屈原在《天问》里不解“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古代有限的科技水平使得我们的先人只能在想象和模拟中寻找答案。利用现代科技探索未知宇宙的使命落在新中国身上,当1970年4月24日21时50分,伴随着雄壮的《东方红》乐曲通过电波传遍神州大地,我国第一颗自行研制的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开创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四十多年后的今天,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做出更大贡献”。一、字音辨识句.赘(ɡōu)县.解(xuán)无怛.化(dá)蘧.然(qú)哀骀.它(tái)眴.若(shùn)二、通假字1.颐隐于齐.__________________2.女.恶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3.亡.,予何恶___________________4.予因以求时.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此古之所谓县.解也___________________6.不翅.于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佚.我以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取.妻者止于外____________________“齐”通“脐”,肚脐“女”通“汝”,你“亡”通“无”,不“时”通“伺”,“时夜”即“伺夜”“县”同“悬”,倒悬“翅”通“啻”,只,仅仅“佚”通“逸”,安逸,这里为使动用法“取”通“娶”,婚娶9.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故不足以滑.和___________________11.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___________________12.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通“窥”,窥察“滑”通“汩”,乱“兑”通“悦”,愉悦“郤”通“隙”,空闲的时间或地方“时”通“是”,善、美三、一词多义1.恶①卫有恶.人焉______________②恶.乎往而不可哉______________③死亦我所恶.也_________________2.更①岂更.驾哉______________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______________③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______________形容词,丑陋的疑问代词,哪里动词,讨厌,厌恶动词,更换副词,再动词,经过3.济①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________________②晋师济.河______________③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______________4.意①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②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③攻其不备,出其不意.__________________动词,拯救、挽救动词,渡、渡过动词,成就动词,感觉到名词,意图动词,意料、预料5.信①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______________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________________③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___________________④言必信.,行必果_______________6.因①予因.以求时夜______________②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________________7.以①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____________②果以.恶骇天下_____________③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____________动词,信任形容词,真实的副词,确实,的确动词,讲信用连词,因此介词,依靠、凭借连词,来连词,因为介词,用四、词类活用1.跰而鉴.于井____________________2.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以南面而君.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吾与之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5.轻用吾身而亡.其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词作动词,照着看使动用法,使……辛劳,使……安逸,使……休息名词作动词,主宰、统治名词作动词,交朋友使动用法,使……陷于危亡五、古今异义1.无几何..也古义:__________今义:多少;几何学。2.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多久。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或诸侯见群臣皆面向南而坐,故用南面代称君王之位。3.恐吾无其实..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实在的政绩。六、特殊句式1.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______________2.伟哉夫造物者______________3.亡,予何恶______________4.又将奚以汝为______________5.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______________6.丘也尝游于楚矣______________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七、熟语积累莫逆之交:莫逆,指意气相投;交,交往,友谊。指情投意合,非常要好的朋友。八、名句积累1.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2.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3.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4.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本课所录的两则选文,庄子想通过寓言故事,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包括病痛,包括死亡,包括长相丑陋……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养,自解倒悬之苦,突出重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固然折射着灵魂的随遇而安,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在危难丛集的人世间,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它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1.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赏析]子祀、子舆、子犁、子来都是虚构的寓言人物。“首”“脊”“尻”是构成一个生命有机体的三个部分,偏执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不可理喻的。子祀、子舆、子犁、子来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把“死”当作臀,实际上就是把“无”“生”“死”当作一个整体的不同部分,不偏执其中任何一个。他们又把“死生存亡”当作一个整体。这是更加具体的一种表述。在现实生活中,死生存亡中最基本的两个环节是生与死。既然它们是一体的,那么贪生怕死、好生恶死、乐生哀死就都是没有必要的了。——要脊背不要臀部或者要臀部而不要脊背,都是十分荒唐的事情。2.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赏析]合乎时,顺乎理,均安然处之,哀乐就不会进入内心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解除倒悬之苦。活着的时候,要把握现有的时间,现在就是价值。要死的时候也不要有留恋,这都是自然本来的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而已。只有这样做,才能哀乐不入于心。3.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赏析]在子来生病、身体发生奇怪变化时,子犁仍然可以淡然处之,在生死问题上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超越与豁达。他相信自然的形体是让人用以寄托的,认为鼠肝、虫臂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特别是身体上有缺陷时,这时就要有一种豁达的胸怀,坦然面对,不要怨天尤人。要知道心灵的美远远胜过外形的美和形体上的丑,应努力超越外在形式的羁绊、束缚,注重自我内在生命价值的提升。4.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赏析]人一出生便必然走向死亡,这是自然赋予的不可更改的规律,既然不可更改,那又何必为死生而苦恼呢?善待生,也就是善待死,说明子来“知死生存亡之一体”,把“生”“死”当作一个整体,冲破了躯体外物的束缚,并最终忘却了生死,实现了精神上的超越。人力不能胜过天然由来已久。人应该从死亡的恐惧悲痛中解放出来,以达观的态度看待死亡。人只有放下生死,把自己融入自然,顺其自然,才能做到活的时候潇洒地活,死时从容地死,就不会贪生怕死。5.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赏析]平是水静止到了极点的结果或状态。它可以作为法则,内心保持极端的平静就可以不被外在的事物摇荡。德就是这种内心纯和的培养。养成这种德而不显行迹的人,人们离不开他。人在生命中遭遇的苦难和身体所受的折磨都是无足轻重的,我们的内心都应不为所动,加强自身修养,充实自己内心的“德”,养成任何外物都无法摇荡的内心的纯和,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平和、快乐、充满生机。1.选文1,被病痛折磨得已不成人形的子舆,能“心闲而无事”,为什么?[明确]因为他懂得“安时而处顺”,自然也就“哀乐不能入也”。2.选文1,被病痛折磨将死的子来,为什么面对死亡却能“成然寐,蘧然觉”?[明确]因为他完全把天地看成一个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很高的铁匠,而把自己的死当作造物者的杰作。3.选文2,孔子所举的几个例子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人应当有“德”,不能失去精神支柱。4.选文2,孔子用什么手法来解释“德不形”的?[明确]比兴;“德不形”,德在内心纯和的培养中作用巨大,有德不外显,人们就离不开他。5.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恶乎往而不可”?[明确]“恶乎往而不可”语出《庄子·大宗师》,意思是说“到哪里去不可以呢”。原文为: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可他却“成然寐,蘧然觉”,一片安宁。究其原因,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说,我子来现在完全把天地当作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到哪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庄子借子来之口,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告诉人们如何面对困境乃至绝境。6.本文谈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明确]庄子力图以他特有的方式和观念,为世人解脱生命的负累。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最大的困境就是病和死,尤其是死。“人固有一死”,死永远都是人生不可改变的结局。然而如果对死亡的忧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承受的重压的话,那么生命就丧失了强度和韧性。庄子认为,被生死的哀乐捆缚住的人其实在承受着倒悬之苦。那么怎么去解除这一倒悬之苦呢?答案是要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要做到心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也就是要安然地去领受人生的无奈,顺从命运的安排。7.本文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明确]庄子的寓言故事人物描写鲜明独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写生病后的子舆,“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沴”,这些夸张的描写写出了子舆严重的病态,为写他的奇特的思想做了铺垫,庄子试图使世人在陷于绝境的时候,靠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培育自解倒悬之苦,实现人生的突围。再如写哀骀它丑得使天下人惊骇,但他的内心不为所动,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是极生动、极有个性的人物,代表中国艺术中极高深、极纯粹的境界。8.对话描写是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5 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