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策略安徽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李继秀2003年7月前言:此次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改革牵动出来的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折•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它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课程方案确定之后,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如果教学观念不提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改变,课程改革就流于形式了教学目的:促进教师进一步明确新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策略一、新课程的教育价值观1、新课程一以贯彻之的教育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去健康地接受挑战。这就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法机械的“生产模式”。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二、改革课堂教学理念(一)、课堂是什么:•是“教室”还是“学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还是学生发展的场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场所还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是佛堂、法堂吗?(二)、课堂能做什么传递、学习、交流、探索、发现。•实现传递的功能•实现交往的功能•情感归属的功能•社会适应的功能•个性发展的功能(三)、课堂中诸因素及其相应的新观念教师学生内容方法1、教师观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教师是课程(教师的知识、价值观、方法、态度等对学生都有很大影响)•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2、学生观•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智慧的•学生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学生的潜能要靠教育教学来开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3、师生关系观•服从、认同、同化、平等、对话、合作伙伴关系4、学习观:•不仅是学知识,还要学方法、学做人,健全的人格•学习应当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结合•学习是终身的,培养终身学习的方法、兴趣、信心5、教学观•教学的目标和功能是多元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结果•重视学智慧的启迪,指导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探究学习。6、知识观•知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不断发展的•知识的内涵是丰富的(what\why\who\when\where)•知识包括外显的(可编码)和内隐的(非编码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的7、教学目标观情感态度价值观•传•受新•知课•识程•知识、技能过程、方法8、多元智能观•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查者智力三、改革课堂教的策略(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1、传递——接受式•理论依据:•指导思想:•程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新课——巩固练习——总结下课•策略:•评价:2、自学——辅导式理论依据:•指导思想:•程序:自学——讨论——启发——巩固练习——总结布置作业下课•策略:•评价:3、引导——发现式•理论依据:•指导思想:•程序:问题——假设——验证——总结归纳•策略:•评价:4、情景——陶冶式•理论依据:•指导思想:•程序: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策略:•评价:十大发展性因素•自学、问题、实验、讨论、归纳、讲授、练习、发现、设计、控制•中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现行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1、功能单一2、方法单调3、联系不足4、维度不够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1、从发展智力出发,掌握双基与发展智力统一2、重视“学”的积极性主导与主体统一3、重视“学法”教法与学法统一4、重视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5、重视个别差异,统一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四、变革学生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目标下学习方式变革的含义•1、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2、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成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3、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外在表现(方法、技术层面)学习方式内在品质(智慧、性格层面)丰富性选折性学习方式数量丰富:单一性多样性独特性转变(品种)主动性质量提升:客体性主体性独立性(品质)创造性
本文标题:新课程与课堂教学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