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交锋的表现。2.掌握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3.认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重点:戊戌政变及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意义。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自主预习探新知一、新旧势力的交锋1.原因: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2.表现(1)旧势力①慈禧太后解除光绪帝老师的军机大臣职务。②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地区。③大部分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对新政抵制。④荣禄等人暗中密谋由训政。慈禧太后翁同龢京津(2)新势力①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②任命谭嗣同等人担任军机章京,参与维新变法。谭嗣同等四人被称为“军机四卿”。③拉拢________,却不识其真面目。④游说列强支持,最终落空。袁世凯二、百日维新的失败1.导火线(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之后,急忙召见等人商议对策,并授以密谕。(2)带着密谕夜访袁世凯被袁曝光。(3)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杨锐谭嗣同2.经过(1)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囚禁光绪帝。(2)慈禧太后下令捕杀“”。(3)政变后除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3.结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京师大学堂临朝听政戊戌六君子[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37“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谭嗣同这些言行反映了维新志士何种风貌?【提示】一方面表现了维新志士浓烈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对变法简单而偏颇的认识。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维新派势力弱小,封建强大。(2)主观原因①既缺乏坚强的,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和极少数帝党官僚,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光绪帝顽固势力组织领导2.失败教训在当时的中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3.历史意义(1)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君主立宪制改良主义救亡图存(3)是近代中国一次_________的潮流。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思想解放[特别提醒]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悬殊。(2)具体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图用“和平”“合法”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有限改革。合作探究攻重难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史料一]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这部反传统观念的著作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利而不是帝国权力的维护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史料一对戊戌变法性质的分析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答案提示】不正确。史料一认为戊戌变法是“传统范围内的改革”,而康有为维新思想是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政治主张;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问题剖析]对史料一的观点需利用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分析,同时结合康有为的主张对中国的影响和与西方资产阶级主张的比较判断。注意史料一中的信息“激进的”“反传统”。[史料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2)史料二中谭嗣同的言论反映了维新人士的什么精神风貌?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提示】谭嗣同甘愿为变法献出生命,用鲜血唤醒民众,激励后人。这种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精神,可歌可泣,让人肃然起敬。启示:我们要学习先辈,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操。[问题剖析]精神风貌可以提取“请自嗣同始”“有心杀贼”“死得其所”从爱国、大义凛然的角度分析概括;启示结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分析,言之有理即可。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1.性质(1)从背景和条件来看: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背景和条件下发生的,其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政治运动。(2)从纲领和内容来看: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一系列变法法令适应了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意义(1)爱国性: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后,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2)进步性: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这些要求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3)启蒙性: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之法,乃至掀起百日维新,这些活动使民众接触到了资产阶级思想,认识到封建思想的弊端,从而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社会背景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阶级、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封建危机严重,中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具体措施颁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强制大力推行变法诏令如一纸空文,无法推行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思想文化传统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于接受新事物[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维新派试图尝试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2.维新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谭嗣同等人甘愿牺牲的精神可歌可泣。其失败说明当时中国改良的道路行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当堂达标固双基1.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A.光绪帝没有实权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C[从题干中可看出地方官员支持变法人员较少,反映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题干信息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B项表述绝对化而且与史实不符,故排除。]2.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进行的重大举措是()A.颁布变法法令B.游说外国人支持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四卿”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均不是光绪帝为贯彻新政而在人事上采取的措施,故选D项。]3.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D[A项是指清军入关;B项是指林则徐禁烟;C项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的提升;D项指的是戊戌政变中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是戊戌变法失败的体现。]4.下图是一枚珍贵的清末民初火花(火柴商标),图中四个人物手捧图书,衣服上从右至左分别画着梅、兰、菊、竹。这枚火花反映的主题最可能是()A.洋务与立宪思潮B.维新变法思潮C.民主与科学思潮D.民主与法制思潮B[梅花、兰花、竹和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表现的是文人士大夫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而他们手拿的却是西方民主宪政的书,故反映的主题是维新变法思潮。]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戊戌政变后,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乱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祸乱人心!”(1)根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综合上述内容,归纳你能得到的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得出强求“速变”“全变”;根据材料中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得出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根据材料中的“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得出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第(2)问,结合第(1)问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以得出改革应循序渐进,改革必须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等。【答案】(1)原因:强求“速变”“全变”;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2)启示:改革阻力大,应循序渐进;改革必须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Thankyouforwatching!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6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