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完美WORD格式专业整理知识分享《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P1)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P1)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新课标P3)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P3)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P4)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P7)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P7)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标P16)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电教媒体)。(P10)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复现)。(P11)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面多角度)地训练。(P13)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P13)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P14)14、(创设情境)、(实现互动)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P15)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P17)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P17)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P24)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新课标P18)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P22)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P22)完美WORD格式专业整理知识分享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P21)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P29)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性目标)。(P29)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P29)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P29)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P30)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P30)二、名词解释1、语文素养(P1)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2、自主学习(P5)“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合作学习(P5)“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4、探究学习(P5)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5、对话“对话”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P33)6、课堂即时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P41)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P74)完美WORD格式专业整理知识分享7、课程资源(P49)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8、语文课程资源(P50)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P50)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10、物本语文课程资源(P50)主要指语文教材、学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各类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设施、实践基地以及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生活场景等。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P50)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12、体验学习(P57)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13、“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14、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1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16、生字复现(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17、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三、简答题完美WORD格式专业整理知识分享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P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P3)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有不少语言现象,我们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我们也没有必要从理论上掌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语文教育应该考虑: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5、“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P7)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
本文标题: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2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