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概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计划经济体制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用三年多时间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随即开展了“一化三改”,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有诸如中共八大等正确的决策,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失误和曲折。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78年前,体制僵化,发展不畅。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4.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前自学学科指导基本要求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了解“八字方针”及其作用;知道1956年到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懂得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并形成为增强祖国综合国力而不懈努力的认识。说明要注意勾勒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论十大关系》”“周恩来、邓小平为恢复国民经济所作的努力”“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通史坐标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基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确立——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2)基本任务:①农业和手工业:组织参加。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3)成就: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公有制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读上表,1956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经济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私有制经济成分逐渐;公有制经济成分逐渐。说明:生产资料转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减少增加私有制公有制(4)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5)意义(或评价):①进步性: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②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特别提示]三大改造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中共八大:(1)背景:①随着的确立,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②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的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召开: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3)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实质: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论十大关系工业国(4)意义: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初步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成功探索。2.严重失误:(1)原因:①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的认识。②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的影响。(2)表现:1958年“”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大跃进”是追求生产力的高速度,以“全民大炼钢铁”为标志。②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高速度,以“一大二公”为特征,其中“大”指规模大,“公”指公有化程度高。(3)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4)危害:“”倾错误严重泛滥,极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大跃进左根据上图判断该漫画所指历史事件为;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带来的危害是:.。“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3.国民经济的调整:(1)措施: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的八字方针(“调整”指国民经济的比例调整)。(2)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评价: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提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同:(1)“大跃进”运动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运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3)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农村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三、“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1.“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持续发展时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名师点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及教训1.失误(1)“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片面追求发展高速度,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3)十年“文化大革命”: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使经济建设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2.教训(1)从“大跃进”运动看: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国民经济必须协调发展。(2)从人民公社化运动看:生产关系的调整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3)从“文化大革命”看: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4)总体来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例题]1957年11月,毛泽东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开展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全民大炼钢铁的“大跃进”运动()①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②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③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经济规律④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的影响和教训。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又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到重大损失。据此本题选①②③,④说法错误,“大跃进”运动主要反映在生产力没有适应当时的生产关系。答案为D。随堂训练一、选择题1.(2019·浙江慈溪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严重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耐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我国农业社会化的实现途径是()A.土地改革B.农业生产合作社C.公私合营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B根据题干“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耐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所谓的农业社会化就是指将农业私有化转变为农业集体化,故B正确。1950~1952年土地改革把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排除A;公私合营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改革开放后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排除D。2.(2015·浙江9月学考)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大跃进”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A把握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是“一五”计划期间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政策,故选A。3.(2018·浙江6月学考)在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做出分析,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解析: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1956年,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大会还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故B项正确;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至6月,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时期中国还没面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A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与材料中“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关头”不符,故C项错误;中共十四大召开于1992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不符合题意。4.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社会生活的图画。如图反映的社会现象发生在()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期间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B漫画中夸大的事物宣传,体现了浮夸风盛行,应处于“大跃进”期间。5.(2019·浙江湖州期末)上世纪50年代,我国某地群众流传的一段顺口溜:“办工厂,调原料,调车调马带绳套;办食堂,调锅灶,大搞水利调木料;畜牧场,调土地,银行扣款当储蓄;交通设厂调机器。”该顺口溜所反映的史实是()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B.全民大炼钢铁C.大办人民公社D.实施包干到户解析:C“办工厂,调原料,调车调马带绳套;办食堂,调锅灶,大搞水利调木料;畜牧场,调土地,银行扣款当储蓄;交通设厂调机器”指的是大办人民公社,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二、非选择题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以及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表格中的数据,呈现的是农业不断发展,通过1952~1956年的时间信息可知,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答案:(1)发展状况: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运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2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