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专题技法突破专题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第1讲地球的运动规律知识网络构建核心考点突破栏目导航限时规范训练将下列选项回填至正确位置: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C.运动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D.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E.太阳直射点的移动F.太阳活动的影响我的答案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CDFEBA考点一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命题角度一区时计算[典例1](2017·高考江苏卷)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1)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A.12时B.15时C.18时D.21时(2)该日悉尼和广州()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尝试解答](1)C(2)A命题角度二日期的判断与计算[典例2](2019·高考海南卷)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2018赛季共有16支球队参加,每支球队至多有4名外籍球员。据此回答(1)~(2)题。(1)某支中超联赛球队中的外籍球员多为巴西籍,该球队为巴西籍球员配备的翻译人员宜熟练掌握()A.德语B.意大利语C.法语D.葡萄牙语D(2)中超联赛大结局阶段,巴西实施夏令时(时间提前1小时)。11月11日中超联赛最后一轮开赛时间是15时,此时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西三区)夏令时为()A.11月10日4时B.11月11日3时C.11月11日5时D.11月12日1时C第(1)题,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所以该球队为巴西籍球员配备的翻译人员宜熟练掌握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不是巴西的官方语言。第(2)题,“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采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巴西利亚(西三区)比东八区晚11个小时,所以11月11日15时最后一轮开赛时,西三区时间是15时-11小时=4时,又因为“巴西实施夏令时(时间提前1小时)”,即在当地区时4时的基础上提前一个小时,所以此时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西三区)夏令时为11月11日5时。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1)特殊地方时的判断①光照图上地方时的判断a.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b.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c.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d.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e.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0时(24时)。②其他地方时的判断a.地方时为12时平分白昼的经线正午时刻一天中日影最短b.地方时为0时平分黑夜的经线两个日期的分界线(2)地方时、区时计算的一般步骤(3)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计算公式如下: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注意:正负选取原则,B在A东侧时用“+”号,B在A西侧时用“-”号(东加西减)。2.日期的计算题组一地方时、区时的计算1.(2017·高考海南卷)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其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回答(1)~(2)题。(1)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A.21°8′N,175°12′EB.42°10′N,170°22′WC.21°8′S,175°12′WD.42°10′S,170°22′EC(2)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A.1:00B.6:00C.11:00D.20:00解析:第(1)题,根据该国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结合选项可知该国首都的经度为175°12′E或175°12′W,A、C符合条件,又根据该地有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可知该首都位于热带低纬度地区,可能遭受飓风,则该国首都位于南半球,即南太平洋地区,故纬度最可能为21°8′S,故选C。第(2)题,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即日出时,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差距较少,日出约为6时,该国位于东十二区,即北京时间(东八区)为2时,结合四个选项最接近的是A。A题组二日期范围的确定2.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1)~(2)题。(1)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时,世界上新旧一天范围之比约()A.1∶34B.1∶23C.1∶11D.1∶7A(2)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后45天内()A.地球公转速度渐慢B.上海正午太阳高度渐增C.南京白昼时间渐长D.北极圈内极夜范围渐大解析:第(1)题,此时,东十二区为0时43分,所以新一天跨度为0小时43分×15°/小时=10.75°,旧的一天的跨度为360°-10.75°=349.25°,所以世界上新旧一天的范围之比为10.75°349.25°≈0.03,故选A。第(2)题,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后45天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渐快,A错误;上海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B错误;南京白昼时间渐短,C错误;北极圈内极夜范围渐大,D正确。D考点二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命题角度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典例1](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回答(1)~(2)题。(2)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尝试解答](1)A(2)B(1)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典例2](2018·高考海南卷)下图为海南岛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A.白昼更长B.正午太阳高度更低C.日出方位更偏南D.正午时刻更早[尝试解答]A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南,白昼越长,南极圈内甚至出现极昼。1月1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以南(约在22°S),且直射点在往北移动,与海口相比,三亚的纬度较低,所以三亚的白昼更长;三亚更接近直射点,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日出方位更偏北;三亚的经度比海口偏西,地方时更晚。命题角度二昼夜长短的计算[典例3]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问题。这一天,A地昼长为()A.6小时B.12小时C.18小时D.20小时[尝试解答]C[典例4](2018·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汽车从重庆到遵义是向南行驶,由遵义到毕节是向西偏南行驶;要想免受阳光照射且能欣赏风景,则需坐在背光靠窗座位;其次要结合图例里程和限速信息,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上午8点出发,在到遵义之前太阳位于偏东方向,背光一侧应是右侧座位,到遵义后太阳位于偏南方向,右侧座位同样是背光。[尝试解答]B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对称规律:①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5°N的昼长等于23.5°S的夜长。②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夜分布是一样的,即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等都相等。因为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③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其昼夜分布关于赤道对称,即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因为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5)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2.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昼弧夜弧计算。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2)利用与赤道的昼长恒为12小时的比较关系计算。(3)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图示如下:昼长时数=(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子夜0点)×2=(24-日落时间)×2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3)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除南、北极点外,全球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日出正北方,日落正北方;南半球日出正南方,日落正南方。4.极昼、极夜现象的分布、变化判读技巧(1)空间分布①极昼、极夜现象只出现在极圈及其以内。②极昼、极夜现象总是在不同的半球同时出现。(2)时间分布①每年的春分、秋分两天,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出现。②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冬半年则相反。(3)时空变化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如图所示:①从春分到夏至,极昼从北极点上开始出现,范围逐渐扩大到北极圈。②从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从北极圈逐渐缩小到北极点。③从秋分到冬至,极夜从北极点上开始出现,范围逐渐扩大到北极圈。④从冬至到来年春分,极夜范围从北极圈逐渐缩小到北极点。题组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读世界某地全年日出时间曲线图,回答(1)~(3)题。(1)该地的经度是()A.25°EB.90°EC.120°WD.25°WA(2)T日期过后()A.北京日落时间推迟B.全球极夜范围扩大C.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D.该地正午日影由朝南转为朝北(3)S日,有关该地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昼长为12小时20分钟5:50日出B.昼长为11小时40分钟6:10日出C.昼长为12小时20分钟17:50日落D.昼长为11小时40分钟18:10日落CB解析:第(1)题,根据该地日出最早和最晚时间判断,该地春秋分日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12:20,而地方时为6:00,说明该地位于120°E以西,经度相隔95°,所以经度为25°E。第(2)题,根据该地最长白昼时间和最短白昼时间相差40分钟可判断,该地位于热带地区,T日期过后,太阳直射点由回归线向赤道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C正确;因该地可能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所以T日期可能为夏至日或冬至日,A错误;全球极夜范围缩小,B错误;日影可能一直朝南或朝北,D错误。第(3)题,由上题可知,S日,该地日出最晚,昼长为11小时40分钟,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为6:10和17:50。题组二日出和日落方位、日影等2.小郑随同父母分别去北京(116°E)、青岛(120°E)、上海(122°E)、西安(99°E)四地旅游,每次都拍摄了很多日出和日落的照片,回来一起分享快乐时,不慎把所有的照片都弄混了。根据照片里显示的拍摄时间,回答(1)~(2)题。(1)下列四幅照片可能是在北京拍摄的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2)小郑发现下列四幅照片中,有一幅照片的时间显示错了,这幅照片应该是()A.①B.②C.③D.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技法突破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1-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8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