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讲座(二)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高考讲座(二)中国近现代史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一、高考材料问答题规范答题讲练技巧1以“读找联答”四步法,规范解答高考材料问答题材料型非选择题可分为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片材料,解答高考第41题材料型非选择题应注意“四步法”:一读:粗读材料,把握主题,明确答题方向阅读材料是正确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前提。一般对材料可以先粗读,了解材料的主旨,读出由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或经过分析可以提炼出来的信息,明确答题方向。二找:精读材料,抓准要旨,找出有效信息(1)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精读材料,提取与设问有关的信息,以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2)“找”材料的中心论点。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3)“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4)“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及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三联:推敲设问,回扣教材,联系所学知识非选择题按照设问形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教材型”:其设问形式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源于教材,材料只提供切入情境;二是“材料型”:其设问形式为“依据材料指出”,答案源于材料;三是“结合型”:其设问形式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源于材料和教材。四答:清晰书写,要点齐全,准确条理作答组织答案是回答问题的核心环节。回答时要注意答案组织的规范性,书写要清晰,要注意按问作答;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高考示例][例1][2018·全国卷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①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②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③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材料二④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⑤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⑥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解题流程]一读材料一选自《近代上海城市研究》,反映上海从开始“依港兴市”一步步发展成近代大都市。材料二选自《现代英国经济史》,按时间顺序“16世纪开始”“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20世纪后期”指出曼彻斯特一步步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二找材料一中①画线部分的隐性信息:上海交通方便,发展成港口和商业中心。②反映甲午战争后,形成新的商业区。③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经济中心,并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材料二中④16世纪开始发展成为工业城市。⑤反映曼彻斯特交通便利。⑥反映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曼彻斯特出现了现代城市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三联近代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工商业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发开放浦东、上海获得了特殊发展机遇。曼彻斯特是近代英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革命推动曼彻斯特成为近代大城市。四答第(1)问应注意分析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共同原因。第(2)问应从上海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改革开放的上海等方面说出上海有利的发展条件。第(3)问主要从环境和产业转型等方面指出现代城市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规范答案](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9分)(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10分)(3)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6分)[运用演练]1.[2019·全国卷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和材料二中“出口税率”“进口税率”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得出“变化”;据材料二中“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并结合所学得出,协定关税后海关税率降低。第二小问,联系清朝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等知识回答。第(2)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才真正获得关税自主权。结合材料三中“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等信息回答“特征”。从海关税率调整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等角度,结合“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等信息回答“意义”。答案:(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15分)(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0分)2.[2017·全国卷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雍正时期……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清政府……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分析。第二小问“雍正年间矿业政策实行的原因”根据材料“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并联系当时的经济政策分析;“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实行的原因”结合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开展及煤铁的重要性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矿产资源的勘探……是……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特别缺乏的资源……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概括。第二小问从对矿业发展、“一五”计划及国家工业体系建立等的影响分析。答案:(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6分)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9分)(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0分)3.[2020·山东省高考等级考试模拟卷·18]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今咪唎国夷人囒哂吐嗲喇哪啡叮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夷囒哂吐嗲喇哪啡叮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摘自《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四)(1)此案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6分)(2)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4分)解析:第(1)问清政府对外交往的特点,应从“当知天朝法度尊严”,仍存天朝上国的优越感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应结合“领事裁判权”进行分析说明。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作答,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821年,19世纪50年代是鸦片战争后,这样就可以综合分析判断此类案件处理结果的不同及其理由。答案:(1)有天朝上国心态;(2分)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分)遵循清朝律例(司法自主)。(2分)(2)不同:涉案外国人会交由本国领事处理,清政府无权干涉;(2分)理由: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2分)技巧2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解题技法题型特点(1)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就是以某一个主题为中心,运用文字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所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学科理论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试题具有“小切口、小跨度”或“大跨度、深分析”的特点,其设问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讲座(二)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2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