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
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实施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战略,是基于两市历史发展渊源和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决策,是落实我省“一线两带”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手段,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对于增强两市国内外市场竞争实力,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在关中地区乃至全省和西北地区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精神,按照《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提出本规划纲要。一、战略意义和基础(一)战略意义1、西咸经济一体化体现了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促成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配置。发展中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几个大的地区经济圈,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西安、咸阳同属内陆城市,两市的空间距离和联合发展的基础是国内任何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具有经济一体化建设的绝对优势。所以提前谋划,以行政推动的手段,通过规划协调一致,实现互惠互利发展,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2、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两市做大做强城市发展需要空间拓展和内涵提高的相互作用。西咸经济一体化是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集约发展的现实选择。对西安来讲,西咸经济一体化会迅速拉大城市骨架,将以西安为轴心的300平方公里纳入市区范围,形成西接咸阳、东连临潼、北跨渭河、南拓长安的格局,从而在关中形成一个以西安为中心的密度大、网络全、渗透力强的城市群,为西安的集约发展提供外围基础。对咸阳来讲,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接受西安城市外溢效应,分散西安的部分城市功能,充分利用西安的人才、技术、信息、金融、科技、文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优势,扩大咸阳城市规模,加快咸阳城市化进程,增强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实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吸引力,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使咸阳城市化水平在较短时间进入西部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平台。3、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是实施“一线两带”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载体,其实质是形成西安咸阳大经济圈。通过西咸经济圈,辐射宝鸡、铜川、渭南及周边县市和小城镇,带动整个关中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西安带动咸阳、咸阳壮大西安、西咸辐射关中、关中带动全省的战略目标。西安、咸阳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和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促进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形成,将提高西安咸阳、关中经济区乃至全省在更高层次上接纳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生产要素的转移,沟通东西、辐射南北,发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建设的先导和龙头作用。(二)战略基础1、历史渊源悠长。西安咸阳两市曾是我国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的都城或京畿重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同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古都。两市历史上不分彼此,其关联度之高,在国内实属罕见,在中国城市关系史中是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从古至今,两市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未间断,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民风民俗相同,具有实现一体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础。2、区位优势明显。西安咸阳处于关中平原腹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一致,是全国衔接东西、连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和地理重心。两市的中心主城相距仅25公里,在地缘上有着全国其它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贯穿两市的陇海铁路和密集畅通的国道、省道、市政道路把两市紧紧地连为一体。3、经济集聚度高。2002年,两市生产总值1074亿元,占全省的52.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全省的33.7%、51.7%和61.1%。两市的电子信息业、光电子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纺织业以及旅游业在全省都具有很高的产业聚集度和较强的市场优势,其中电子工业产值占全省的90%以上,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彩色显像管和偏转线圈生产基地及西北地区重要的软件研发基地,医药、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72.1%。近年来,两市在产业发展中的合作日益紧密,特别是电子、医药、食品等产业领域,正在形成总部和研发基地在西安、生产制造基地在咸阳的格局,为两市经济一体化构建了产业基础。4、资源互补性强。西安、咸阳两市在资源需求和互补方面,互相依赖、关系密切。西安人才、技术、科技、教育的资源优势与咸阳工业制造业资源的互补,使两市经济技术合作广泛密切;旅游资源的共性和互补,促其实现市场配置,相得益彰;咸阳机场为西安创造了全省立体交通枢纽的核心;咸阳果畜菜业的发展,成为西安居民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沣河、渭河的水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空气污染,从行政和市场两个方面迫使两市统筹谋划环保资源的共同利用和整治。两市各类资源的互补,推动了资源的市场配置,密切了两市生产、生活关系,为两个城市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符合两市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意义重大,基础坚实,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指导思想:推进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重点,以“一线两带”建设为依托,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以科教文卫体合作为纽带,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构筑西咸经济圈,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总体思路:坚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做到行政推动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相结合。在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主导产业等方面,沟通、协商和衔接,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基本思路,逐步实现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战略目标和步骤:西咸经济一体化以咸阳的市区和西安的未央区为重点,先期启动,连接两市城区,逐步带动两市周边县区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用13年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第一阶段,从2003年到2005年,共3年的时间,为打基础阶段。重点围绕“八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夯实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到2005年,两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1600亿元以上,占全省的57%以上;二、三产业占全省的比重由2002年的47.8%增加到5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40元;城镇人口达到523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70平方公里。两市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产业布局调整有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小气候初步形成,实现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为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阶段,从2006年到2010年,共5年时间,为见成效阶段。重点围绕经济一体化目标,突出整合两市优势资源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商贸、旅游和制造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到2010年,两市生产总值达到280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2%,占全省的60%以上,二、三产业占全省的比重增加到6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0元;城镇人口达到58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体制基本形成,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结构优化升级。相邻地域的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大,经济载体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目标。第三阶段,从2011年至2015年,共5年时间,为发展提高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再经过5年的奋斗,城市融为一体,经济实力达到发达地区水平,居西部城市首位,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三、战略任务(一)建设西部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实现规划同筹1、统一划分城市功能区西安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要在调整、充实、完善、提高内“九宫”功能区的同时,加快外“九宫”功能布局的规划和发展。按照外“九宫”的总体部局,发展的方向是:向东,结合产灞河治理,建设低密度高尚居住区和旅游度假区,与临潼衔接;向南,与韦曲衔接,建设西安新城;向西南,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户县衔接;向西北,与咸阳衔接,在机场区建设以物流、仓储和转口贸易为主的空港区;向西,与咸阳的沣河新区对接,规划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物流、生态休闲旅游、商务、居住为主的新的功能区;向东北,发展高尚住区和旅游休闲区;向北,发展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在西安中心市区,逐步形成以古城为中心,以交通轴线为导向,以功能组团为实体,以生态林带为间隔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通过外迁行政机构等方式,发展外围新区,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建设时代新城。咸阳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要在改造、完善带状功能组团格局的同时,着力扩大城市规模,规划发展新的功能区,与西安共同打造“西咸经济圈”的网络型中心城市。西郊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和东郊化工区,要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城市功能区经济实力;北郊文教区和城市中心区要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提高城市功能区内涵质量和文化品味。跨河向南,建设沣河新区,同西安的六村堡、纪阳、三桥连片规划,尽快把两市市区联结为一体。上塬向北,联手西安共同规划发展空港产业园区。以南北空间拓展为目标,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与西安共同建设西部现代化都市中心。跨越行政界限,统筹规划建设。共同确定两市接壤地域的功能定位,实现规划同图。加快接壤地带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控制修编,加快两个城市对接延伸发展的速度,按照城市新区的要求同步出台详规,同步建设水、电、路、气、热、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尤其对重大项目定点、水源地、公益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文物保护、综合交通、排污给水、供气供热等城市建设,要提前介入,预留建设用地,实现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加快两市的融合和共同发展。2、规划建设“西咸经济一体化共建区”在西安未央区和咸阳沣河新区交界处,即皂河以西,西宝南线以北,沣河以东,渭河以南区域内,规划建设西咸经济一体化共建区,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充分利用共建区地势平坦开阔,用地集中连片,土地开发成本低廉,生产要素聚散便捷,交通便利,电力、电讯设备先进齐全的优势,集中两市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使之成为西咸经济一体化的试验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区、高规格发展的样板区、最具经济活力的增长区。共建区规划五大功能区:高新技术产业区:逐步吸纳光电子一体化、现代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向该共建区转移,重点围绕清华科技园、交大科技园、海天医药园、六村堡石化工业城等项目实施,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化、智能电器、电动汽车、微电子机械制造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专业物流区:利用区域内已有的汽车交易市场等,吸引链接相关市场,着力培育富有特色的西部大型的专业性物流区,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中央商业区:以ShoppingMall城建设为重点,抓好以餐饮、娱乐、购物等为主的中央商业区建设。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区:沿渭河、沣河大面积植树造林,扩大植被和湿地面积,重点抓好西安现代农业示范园、咸阳上林苑等项目建设,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业。生活居住区:在开发适应咸阳中低收入家庭低价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的同时,积极开发面向西安中高收入人群的高档商品房,建设高标准的生活居住区。(二)构筑统一、协调、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交通同网1、道路建设公路交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到2005年,国省道实现全面高标准对接,县乡公路和城市道路贯通取得阶段性进展,到2010年,城市道路和县乡公路实现全面对接。2005年以前,西安市重点抓好国道312西咸界至三桥段改建工程;咸阳市重点抓好高渭公路(高陵西三路渭河立交--渭城区)工程。两市共同
本文标题: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