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材同步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历史模块·综述•2.君权与相权的发展变化3•第一章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45中考命题·导向年份题型题号分值涉及知识点2018选择题12战国七雄(长平之战)2017选择题12孔子的思想2016综合题17(1)、18(1)2、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2019预测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本章节的命题点会在丝绸之路的开通上。故在2019年中考复习中,应重点复习丝绸之路的开通。6历史时空·展示7中考考点·精讲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夏朝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意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灭亡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商汤起兵攻夏,桀大败,夏王朝灭亡8商朝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汤都城亳(今郑州偃师)灭亡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周朝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灭亡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易混易错警示】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易混易错警示】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9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结果从而确立了周王朝从天子到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关联史实】西周分封制―――――――――――――→后期周王室衰落,诸侯割据争霸秦朝吸取教训秦朝郡县制10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表现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农业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特点规模不断扩大手工业表现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春秋铁农具原因产品的增加动荡的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商业表现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11动荡的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瓦解。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表现周王周天子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室地位下降。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财政上陷入困境,经济上依赖诸侯国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12动荡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目的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旗号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影响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种种灾难积极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1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形成背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过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战争目的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特点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战役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齐魏)、长平之战(秦赵)过程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结果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1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秦孝公、商鞅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主要内容(1)政治: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2)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3)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易混易错警示】东周实际上是一个历史时期,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不能误以为它是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15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简介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思想主张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老子相关书籍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老子像16简介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孔子在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政治主张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评价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相关书籍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像17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墨子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庄子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他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韩非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18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互相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历史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易混易错警示】《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是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19知道秦始皇和秦朝的统一,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秦灭六国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背景客观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主观(1)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2)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经过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国,定都咸阳。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20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秦朝建立者秦始皇(嬴政)秦灭六国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像21原因秦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内容三公制(中央)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2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内容郡县制(地方上)概况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作用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作用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23目的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目的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内容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来,社会上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统一文字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文化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4目的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措施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货币作用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统一货币目的为改变以前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措施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经济度量衡作用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25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交通目的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措施陆路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国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水路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作用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拓展了秦朝的疆域,也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军事目的防御匈奴侵扰内容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作用有效地抵制了匈奴的侵略,确保了国家边疆地区的安定和国家的安全,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6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思想目的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内容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作用一方面加强了思想上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治。另一方面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本文标题:(江西专用)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1章 早期国家的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9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