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建设法治中国》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教科书版本及章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建设法治中国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学生思维水平快速提升,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因此本课在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其缺乏系统认识。本课通过阐释法治是什么、回顾法治中国的历程、明确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怎样建设法治中国以及初中生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等问题,帮助学生认识法治中国的进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在实践中培养法治素养。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②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③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2、能力目标①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②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③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3、知识目标①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②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③了解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④知道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⑤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了解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知道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2、难点: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活动规划: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小组讨论法,案例展示法,合作探究法等。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夯实法治基础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选择法治道路”,这一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内涵和价值,理解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第二目是“描绘法治蓝图”,这一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学习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其缺乏系统认识。3.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难点: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4.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1:出示“扫黑除恶”宣传品和镇江扫黑除恶的相关横幅,提问:为什么要扫黑除恶?扫黑除恶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而要建设法治中国首先必须夯实法治基础。导入新课。学生活动1积极思考问题,得出扫黑除恶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环节二:七嘴八舌话法治教师活动2:介绍第一目学习目标:何谓法治?(含义)如何法治?(要求)为何法治?(作用)提问: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描述你心目中的法治是怎样的?引导出法治的含义学生活动2积极思考,生活中的法治场景环节三:以案说法教的活动3:播放视频《扫黑除恶期间的镇江新闻一则》并提问:1、视频中的相关人员存在哪些违法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2、除刑法外你还知道哪些法律?这些法律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出良法的特征。过渡:有了法律制度就是法治吗?区分法制与法治;法治与人治两组概念。引导出法治除良法外还需善治。继续就视频思考:视频中违法行为都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说明法治具有哪些作用?提示学生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角度思考问题。(小组讨论)结论: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学生活动3观看视频并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相关知识点并做好笔记。环节四:描绘法治蓝图教的活动4:播放视频《近代法治中国的探索》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及P48”相关链接”,找出三个时间点的法治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五大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学生活动4观看视频并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引导出第二目“描绘法治蓝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播放视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视频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具体要求(新十六字方针)出的问题环节五:课堂小结和练习教的活动5:小结课堂内容:当堂练习学生活动5跟着老师复述并当堂练习相关题目。5.板书设计夯实法治基础一、选择法治道路二、描绘法治蓝图6.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天上的风筝许愿,希望能挣脱线的束缚。一阵狂风袭来,它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可满心欢喜的风筝还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故事隐喻了()A.民主与集中的关系B.个人与集体的关系C.自由与法治的关系D.自由与平等的关系2.(2019•岳阳)针对司法系统对长期滞留在国外的腐败等犯罪嫌疑人无法顺利启动审判程序的问题,2018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刑事诉讼法,新增缺席审判制度。此举旨在()①实行良法之治,使司法案件能够体现公平正义②用法治手段推进反腐败斗争,提高办案效率③彰显法治权威,给腐败分子以强大法律震慑力含义要求作用总目标具体要求④坚持科学立法,让公民直接参与法律的修改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近年来,镇江多地在人流量较大的路口安装智能抓拍系统,将行人闯红灯后的图像在特定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该做法()A.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B.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C.限制了公民的出行自由D.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和肖像权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这是对法律作用的更精细表达,因为法有良法、劣法之分,法治是良法之治,良法可以引领、推动发展,劣法制约、甚至窒息发展。在我国,良法是指()A.世界各国共同认可的法律B.获得社会上大多数人普遍服从的法律C.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法律D.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规范作用的法律5.(2019山东聊城)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对二次会议时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因为法治是()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②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③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④解决我国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关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模式粗放﹐推进垃圾分类迟缓,增加了处理量和难度﹐造成每年数百亿元的损失。垃圾分类推进迟缓,缘于“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靠自发无惩戒”。针对“靠自发无惩戒”,应当()A.加强科学管理,推动习惯养成B.继续扩大垃圾分类试点的范围C.以道德来引领,用法治来约束D.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度二、材料分析题7.亚里士多德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据此某同学认为,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具备了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就一定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法治中国”的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7.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课要求学生从宏观上感受国家法治建设情况,知晓法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了解国家的法治历程,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具体要求,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用大量的视频、图片、数据、文字资料,旨在更贴近生活实际,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整节课上下来学生反映较好,课堂效率较高。但学生的互动交流少了点,更多的是师生的互动交流。在余留的课堂练习环节,建议做一条材料分析题效果更好。
本文标题:《建设法治中国》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0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