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河南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五 常见的酸和碱(试卷部分)课件
专题五常见的酸和碱中考化学(河南专用)A组2014—2018年河南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7河南,9,1分)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A.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烧碱溶液答案A石灰水敞口放置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由于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析出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因此溶液的质量减小,A符合题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后溶液质量增大,B不符合题意;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时质量会减小,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不符合题意;烧碱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溶液的质量增大,D不符合题意。错因分析忽略了碳酸钙是难溶物,误以为石灰水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后质量变大而错选其他选项;若不认真审题,只看到溶液质量减小,忽略了发生化学反应易错选C。2.(2014河南,10,1分)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A.铝和硫酸铜溶液B.硫酸和烧碱溶液C.氧化铁固体和盐酸D.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钠溶液答案BA项,铝和硫酸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B项,硫酸和烧碱溶液反应后无沉淀或气体生成,因此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不变;C项,氧化铁固体和盐酸反应后,固体进入溶液,因此溶液质量增加;D项,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因此二者不能发生反应。3.(2018河南,25节选,2分)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2)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答案(2)①硫酸(1分)②Na2SO4、H2SO4(1分)解析(2)①由题图可知,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7,随着另一溶液的加入,pH逐渐减小至小于7,说明是将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②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V2mL时,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因此溶液中的溶质是H2SO4、Na2SO4。4.(2017河南,21,2分)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盐酸时,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烧杯中无色溶液的溶质可能只有NaCl,也可能还有HCl。要确定该溶质的成分,请写出一种可选用的试剂。答案(1)HCl+NaOH NaCl+H2O(1分)(2)紫色石蕊溶液或锌等(1分)解析(1)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2)要确定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只需验证HCl是否存在即可,因此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活泼金属、碳酸钠溶液等。5.(2016河南,23节选,3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填“单质”或“化合物”)。(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答案(1)单质(1分)(2)c(1分)(3)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溶剂会增多;浓盐酸有挥发性,溶质会减少。(1分)解析(1)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因此生成物肯定不是单质。(2)根据图像可知,m点所示溶液的pH7,说明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a错误;n点所示溶液的pH=7,说明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显中性,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显紫色,b错误;p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此处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NaCl,c正确;该图像起点处pH7,随着溶液的加入pH逐渐增大,说明起始溶液呈酸性,是盐酸,加入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d错误。(3)浓硫酸有吸水性,溶剂质量会增大,溶液浓度变小;浓盐酸有挥发性,溶质质量会减小,溶液浓度变小,因此敞口放置后均会变稀。思路分析(2)根据图像起点和走势,判断出起始溶液和滴加溶液,然后结合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进行判断。易错分析(2)不能正确推断出图像上各点对应溶液的成分易导致错选。6.(2016河南,20,3分)以下是有关氨气(NH3)性质的趣味实验。(1)如图所示圆底烧瓶充满氨气,当挤压胶头滴管并打开弹簧夹时,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推测氨气具有哪些性质?(2)氨气与酸反应可生成铵盐。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 ),就有大量白烟产生。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不接触答案(1)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2分)(2)因为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有挥发性,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在空气中生成了白色固体氯化铵(或NH4Cl)。(1分)解析(1)能产生“喷泉”,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产生的“喷泉”呈红色,说明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2)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当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了白色的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因此观察到产生大量的白烟。易错分析不理解形成“红色喷泉”的原理而错答或漏答;不理解白烟产生的原理而无法解释原因。7.(2014河南,22节选,2分)NaOH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1)将某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某盐酸中,下列图像合理的是(填“甲”或“乙”)。 (2)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其原因。答案(1)乙(1分)(2)NaOH变质生成了Na2CO3,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了CO2。(1分)解析(1)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中,说明起始溶液是盐酸,开始时溶液的pH7,因此图像乙合理。(2)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向其中滴加盐酸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看到有气泡产生。B组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常见的酸和碱指示剂1.(2018辽宁沈阳,4,1分)下列描述属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固体B.微溶于水C.溶液有滑腻感D.能与CO2反应答案D白色固体体现的是物质的颜色与状态,属于物理性质;微溶于水体现的是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溶液有滑腻感体现的是物理性质;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2.(2018天津,8,2分)人体中一些体液或排泄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胃液0.9~1.5B.唾液6.6~7.1C.尿液4.7~8.4D.胰液7.5~8.0答案ApH越小,酸性越强,则酸性最强的是胃液,故选A。3.(2018北京,7,1分)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A.FeB.CO2C.Fe2O3D.NaCl答案BA项,Fe不能与NaOH反应;C项,Fe2O3属于金属氧化物,不能与NaOH反应;D项,NaCl不能与NaOH反应;B项,CO2能和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B。4.(2018广东广州,18,2分)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答案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而变质,故A正确;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故B错误;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不反应,故C错误;D中未给出溶液的浓度,无法得知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D错误。5.(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0,2分)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CaCl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l2溶液显中性)B.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C.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D.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答案B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有两种情况:一是部分变质,含有NaOH和Na2CO3;二是完全变质,只含Na2CO3。按图示实验流程,若甲溶液选用CaCl2溶液,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Ⅲ中溶液变红色则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若Ⅲ中溶液未变红,则说明氢氧化钠全部变质。若甲溶液选用稀盐酸,则D为CO2,溶液B中含NaCl和HCl,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不能判断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完全变质,故A、C不正确,B正确。碳酸钠与甲反应生成沉淀和钠盐,所以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有钠盐和过量的甲,可能含有NaOH,故D不正确。6.(2018广东广州,13,2分)下列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B.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氧化钙与水反应D.铝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答案B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和水,现象是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故A不符合题意;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与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故B符合题意;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热,故C不符合题意;铝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反应开始时,铝丝表面会出现银白色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7.(2017北京,11,1分)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下列植物在微酸性土壤中,不适宜种植的是 ()A.花生B.苹果C.西瓜D.沙枣植物花生苹果西瓜沙枣适宜的pH范围5.0~6.05.0~6.56.0~7.08.0~8.7答案D酸性土壤pH小于7,沙枣是适宜种植在碱性土壤中的植物,故选D。8.(2017广东广州,19,2分)下列关于H2SO4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D.与Mg反应放出氢气答案C酸能解离出H+,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A不符合题意;酸解离出的H+能与NaOH解离出的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故B不符合题意;酸解离出的H+能与活泼金属Mg反应放出氢气,故D不符合题意;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纸张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剩下黑色的炭,故浓硫酸滴到白纸上能使纸变黑,但不是酸的通性,故C符合题意。知识归纳酸除了能使指示剂变色、发生中和反应及与活泼金属反应外,还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CO2、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9.(2017陕西A,15,2分)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 答案A开始时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为0,反应生成的氯化铁可溶于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铁元素质量逐渐增多,直至反应完全后不再变化,故A正确;因为稀盐酸是足量的,所以最后氧化铁会完全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为0,故B错误;开始时氧化铁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质量增加较快,反应完全后,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加较慢,故C错误;开始反应有水生成,溶剂质量增加较快,反应完全后,溶剂质量增加较慢,故D错误。10.(2015湖南郴州,19,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 N Na+Cl-B.C K+Na+S C.Cu2+OH-Cl-Ba2+D.Ag+N Cl-Na+4H3O23O24O3O答案ApH=1的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项,H+、N 、N 、Na+、Cl-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B项,C 与H+反应生成H2O和CO2,不能大量共存;C项,H+与OH-反应生成H2O,不能大量共存;D项,Ag+与Cl-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应选A项。4H3O23O11.(2018北京,23,3分)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填序号)。(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答案(1)BD(2)溶液红色褪去(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氢后,不与稀盐酸反应解析(1)B中的镁条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D中的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2)C中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本文标题:(河南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五 常见的酸和碱(试卷部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3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