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安徽省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四(第8~9单元)时间:50分钟满分:60分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芜湖铁画天下驰名,通过敲打、切割、焊接等工序铁块就会变成树干、花朵等等。下列有关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块敲成铁片B.铁画生锈C.生铁炼成钢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A铁块敲成铁片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铁画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生铁炼成钢是通过化学变化把生铁中过多的碳除掉,发生了化学变化,C错误;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Fe-562.下列有关溶液和乳化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凡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C.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D.饱和溶液仍可继续溶解其他物质A水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其不是溶液,A错误;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B正确;洗涤剂中含有具有乳化作用的乳化剂,C正确;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仍可溶解其他物质,如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可继续溶解硝酸钾,D正确。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A正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B正确;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采用的是俯视读数,C错误;溶解时,为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可用玻璃棒进行搅拌,D正确。3.下列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4.锰(Mn)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由锰元素元素周期表的一格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为25,表示原子序数为25;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而不是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54.94g,A错误;由锰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B错误;由金属锰的化学性质与铁相似,可知锰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C正确;KMnO4为紫黑色固体,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难溶于汽油,D错误。A.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54.94gB.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内层电子决定C.锰的化学性质与铁相似,因此锰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D.KMnO4为紫黑色固体,易溶于水、汽油等溶剂,形成紫红色溶液A①中得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而CO2不具有可燃性,A错误;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作一些反应的保护气,B正确;②中反应物Mg和TiCl4分别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Ti和MgCl2也分别为单质和化合物,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正确;由金属钛(Ti)抗腐蚀性能好,露置于空气中数年,仍光亮如初,可知常温下钛不与氧气反应,D正确。5.金属钛(Ti)抗腐蚀性能好,露置于空气中数年,仍光亮如初。以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2)为原料生产金属钛的主要步骤有:①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Cl2),得到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②在稀有气体环境和加热条件下,用Mg和TiCl4反应得到Ti和MgC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的反应为TiO2+C+2Cl2TiCl4+CO2B.②中的稀有气体的作用是隔绝空气C.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D.金属钛在常温下不与O2反应6.“类推”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B.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C.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D.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所以合金一定属于混合物D金属能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可以导电,A错误;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也能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B错误;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金属铁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C错误;根据合金的概念,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混合物,D正确。A①铜丝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②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锌>铜;③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锌>氢;由①②即可证明Cu、Zn、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实验③无须做。7.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要证明Cu、Zn、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必须要做的实验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C不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会溶解,溶质的质量会变大,但当达到饱和时就不再溶解了,溶质的质量也就不变了,图像应该是先上升,后变成一条水平直线,A错误;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但不会为零,B错误;足量镁、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Mg金属活动性比Zn强,故Mg反应较快,但最终生成的氢气一样多,C正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图像不符合,D错误。9.如图,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两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U形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右试管中溶液为浅绿色B.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C.U形管中液面左升右降D.右试管比左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A右试管中产生的是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A正确;因为金属有剩余,故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因此反应的锌和铁不相等,形成的溶液质量不相等,B不正确;因为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压强相等,U形管中液面不变,C不正确;铁不如锌活泼,因此右试管比左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慢,D不正确。B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A错误;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因此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那么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B正确;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当降温至t1℃时,甲中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而乙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但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大于乙,C错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乙相似,D错误。10.如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甲相似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7分)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能起到保护的作用。(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熔点小(填“大”或“小”)。(3)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工业上可用稀盐酸除去其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防止铁锅生锈的措施之一是用完后擦干或涂一层植物油。(4)废旧金属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减少环境污染,节约金属资源。(1)铝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而铁在空气中易生锈;(2)合金的熔点小于组成它的纯金属,钢是铁的合金,熔点比纯铁小;(3)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防止铁锅生锈的措施之一是用完后擦干或涂一层植物油;(4)金属回收后的加工处理比从矿石中冶炼金属要少消耗很多能源,可起到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同时可以少开发新的金属资源。12.(8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在给氧化铁加热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后加热,其目的是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2)在C处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处看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3)本实验设计中,在B处所采取措施的目的是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其优点是既处理了尾气,又节约了燃料。(1)在给氧化铁加热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后加热,其目的是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C处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A处发生的反应:红色的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黑色的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在A处看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3)处理尾气的方法是点燃,一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这样既处理了尾气,又节约了燃料。13.(5分)某工厂欲从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图:(1)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之外还有漏斗。(2)加入过量A物质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3)加入适量B物质的名称是稀硫酸。(1)操作Ⅰ是将固液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2)由于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由题意可知,要回收铜和得到硫酸亚铁,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A物质是铁,最后再加入过量的B物质应是稀硫酸,将过量的铁除去。14.(7分)小志同学在阅读课外资料时了解到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和黑色的氧化亚铁三种,这三种氧化物都能与酸发生反应而溶解。联系课堂上学过的知识,他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解决问题。【问题1】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查阅资料2】①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下表;②Fe3O4+8HCl===2FeCl3+FeCl2+4H2O;③FeCl3溶液显黄色。【理论探讨】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1535℃~1538℃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Fe3O4;【拓展延伸】(1)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Fe2O34Fe3O4+O2↑;Fe3O4Fe2O3铁分解温度/℃15381400—熔点/℃——1535(2)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袋内使用铁粉作双吸剂粉末,双吸剂的作用是吸收氧气和水等物质;【问题2】在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模拟高炉炼铁时,实验结束后的固体生成物中除铁外还有可能含有其他铁的氧化物。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固体成分,小志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1】将黑色固体研磨后,取少量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观察到有气泡出现,溶液未变黄色,据此得出的结论是有单质铁,无四氧化三铁;【步骤2】将步骤1中的黑色固体取出洗涤干燥后再用磁铁吸引,如果黑色固体被磁铁全部吸引,说明黑色固体只有单质铁;如果黑色固体部分被吸引,说明黑色固体为单质铁和氧化亚铁。【理论探讨】根据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首先铁需要在融化状态下反应,所以温度应该是高于1535℃,其次是要防止四氧化三铁分解,故温度应该是低于1538℃,所以应该控制温度在
本文标题:(安徽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阶段检测卷(四)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52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