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一语文1临猗中学2019--2020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2019.9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意境——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诗歌与绘画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人们常说“诗画同源”“诗画一家”“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足见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美的诗篇,从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到两晋的山水田园诗,再到唐诗宋词,数不胜数。《诗经》第一篇的第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既可以为诗又可以为画,既可以为山水,亦可以为花鸟,这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的最早的实据。但从接受的艺术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绘画是视觉艺术,通过眼睛就可以直接理解欣赏,给予的想象空间较少;而诗歌则是听觉艺术,不是仅凭感官就能一下子理解欣赏的,它需要由记忆和想象来共同完成。诗有诗的语言,画有画的语言。诗歌有音韵美,而绘画有笔墨美。诗歌用文字来表达社会和人类的活动,绘画用笔墨来再现或者升华物象给予艺术家的感受。诗人与读者的交流是在一个意象的空间里完成的。诗人描绘的是一个设计的世界,但是读者感受到的却是一次似曾相识的心灵律动。作为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意境的营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意境,是我国诗词与绘画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界”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表现为“情景相生”,而无我之境则是“物我相冥”。情景相生主要表现为情以我在,以情着物;物我相冥主要表现为物因我宜,异体相通。在绘画与诗歌中,王维并臻同一高度,是为情景相生的有我之境;王国维论“无我之境”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证。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但是画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也是诗人和画家的理想人生境界。意境打通了诗歌与绘画的关节,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就像宋代画院的考试题一样,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难倒了多少考生,而马蹄周围画出几只飞舞的彩蝶,“香”的意境便跃然纸上……1:下列对“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与绘画有着亲密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有意境,《诗经》的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最早的实据。B.“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是与物境、情境并提的诗歌必有的“三境”之一。C.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表现为“情境相生”,即“有境界”;“无我之境”则是“物我相冥”,即“无境界”。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属于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而王维的情境相生的诗歌与绘画属于“有我之境”。2:关于“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说的“诗画同源”“诗画一家”“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表明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而这种关系的连接点就是意境。B.诗歌有音韵美,绘画有笔墨美。尽管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并诉诸不同的感觉器官,但意境的营造却将它们紧密地连接起来。C.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境同时存在于我国诗词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之中,成为诗歌与绘画的唯一连接点。D.以“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诗句作画,在马蹄周围画出几只飞舞的彩蝶,就能表现出“香”的意境,这充分证明了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绘画是视觉艺术,给予的想象空间较少,因而境界狭窄;诗歌是听觉艺术,需要由记忆和想象来共同完成,因而境界开阔。B.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无论是“有境界”还是“无境界”,“造境界”还是“写境界”,“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属于意境。C.“情景相生”和“物我相冥”是两种不同的意境,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在绘画与诗歌中均能得以体现。D.诗歌是文字的艺术,画是笔墨的艺术。它们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诗歌和绘画都需要意境的营造。高一语文2(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科幻作品的“硬核”在哪儿?可以明确地说,科幻作品(主要指小说)本质上不是科学(科技)作品,而是文学作品。它依靠文学、艺术的代入感,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宣泄情感,收获欣赏的美感,更促使人对个人、族群甚至人类的命运进行具有历史深度和哲学高度的思考。科幻作品落脚在科技上,但更多的是让科研人员和公众思考,如何才能以真正的科学手段研究现实中的同类课题。在《流浪地球》后,有研究人员想到了比“点燃木星”更“科学”和更具有“技术性”的做法。一是发射洲际导弹,二是用高功率激光武器直接点燃木星。这样的方法行不行,当然也需要验证,但这正是科幻作品激发人的想象力,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最大动力。科幻作品还会顺理成章地提出如何解决人类终极命运的措施,思考人类的科学和生产活动是否一定会带给人类文明和幸福。如《绿巨人》就向科学研究者提出善意的批评,提醒社会应如何应对科技的负面作用。科幻作品同时也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尽管科学能让人类幸福,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但还需要规则和伦理来制约,否则就有可能带给人类灾难。既有硬核(价值观和科学性),又有颜值(制作精美、场面宏大等)的科幻作品,引领着公众感受科技之美,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摘编自《从流浪地球看科幻电影的“硬核”在哪》)材料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从某种层次看,电影也是启蒙者和造梦者,它能够满足观众对梦想的追逐。《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称自己做科幻片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崇尚科学,勇于想象。自媒体作者六神磊磊曾感言:中国文艺里最睿智的那一批头脑,终于开始尝试着关心人类文明的前途和命运了。从这方面看,《流浪地球》对于未来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想象力,对于人类生命家园的情感寄托,对于未来气候变化的关注,已经让影片抛去了纯娱乐的属性,影片灌注的情怀也给人带来更多的触动。孕育在科幻作品里的科幻精神其实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它不仅可以对科学本身进行怀疑和反思,还可以对宗教、艺术、整个人类文明,甚至宇宙终极真理进行挑战。可以说,科幻精神是哲学(爱智慧)精神最完美的一种表达,它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用一部电影或一篇小说诠释康德“头上的星空”,科学同样能构筑人类生命的意义。(选自《为什么我们需要科幻电影?》,有删改)材料三:五四时期,鲁迅先生曾经把科幻小说以科学小说的名义带进国内,希望能改造国人的国民性以及精神结构。纵观科幻历史与科技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与科幻作品密不可分,甚至许多科学家直言,由于受到科幻作品的启发,因此走上了科研道路。科幻剧集《星际迷航》中柯克船长所使用的“随时随地保持联络的移动通信装置,启发了马丁·库帕。马丁·库帕后来加入了摩托罗拉,成为“手机之父”。那么,科幻究竟如何激发创新精神呢?伟大的科幻作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曾经说过,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最初都与魔法无异。他还说过,发现可能性边界的唯一途径便是越过它们,向着不可能一点点冒险前进。科幻无疑能够极大地拓展想象力,引导人们去探索不可能。创新路径与科幻创作存在着惊人的重合,或许正是这种认知上的高度一致性,让科幻成为国内外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和触发点。乔布斯说过,创新便是把毫不相关的点联系起来。科幻小说的创作,首先是在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事物之间通过想象力建立关联。在科技创新中,一项新产品、新技术能够满足人们的哪一种需求,给人们带来一种怎样的全新感受,则需要通过发问的形式去推演创新前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所成立的科学与想象力中心,从教育的角度探索科学与想象、未来学习、可感知未来、想象力社群。每年该中心都会举办数量众多、形式丰富的活动来吸引学生们,这些活动帮助学生们从科幻中汲取灵感,并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年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也期待中国有更多的力量能够参与科普科幻事业,让科幻成为激发、启迪年轻一代想象力与创新精神的有力武器,让鲁迅先生未竟的事业得以继续前行。(选自《科幻如何激发创新精神》,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幻作品激发人的想象力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的最大动力在于让人们思考,如何以真正的科学手段研究现实中的同类课题。B.科幻电影的“硬核”既有其内在的价值观和科学性,也包含了科幻电影被人青睐的外在形式——制作精美、场面宏大等。C.科技创新首先能把毫不相关的点联系起来,并且通过发问的形式去推演创新前景,这也同样表现在科幻小说的创作中。D.创新路径与科幻创作认知上的高度一致性,让科幻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和触发点,对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意义重大高一语文3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幻作品只是文学作品,所以不能用科学的真实和常识去要求它,科研人员和公众也无须去思考、论证其中与科技相关的主题和情节。B.科幻作品诠释康德“头上的星空”,构筑人类生命的意义,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培养年轻人的想象力、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C.通过科普科幻,激发、启迪年轻一代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改造国人的国民性以及精神结构,可以让鲁迅先生未竟的事业得以继续前行。D.三则材料分别从科幻作品的硬核、科幻作品的意义及其蕴含的科学精神、科幻作品激发创新精神三个不同的角度对科幻作品进行了分析论证。6.材料三称“期待中国有更多的力量能够参与科普科幻事业”,请结合三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二、文言文阅读(47分):(一)课内语段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习题(共6小题,25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7、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非能水.也(游水)山川相缪.(同缭,盘绕)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举匏尊以相属.(连接)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方其.破荆州,.D.侣鱼虾而.友麋鹿顺流而.东也9
本文标题:山西省运城市临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553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