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教育)组织行为学实施细则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教育)组织行为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育)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和实用性是它的学科性质。综合性体现在这要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来解释人在学校组织中的行为。两重性是指它一方面具有与组织中人的行为生物特征相联系的反映人的行为一般规律的属性即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反映人的社会活动规律的社会属性即阶级性。实用性是指(教育)组织行为学相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而言,它属于应用性科学。(二)课程任务(教育)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组织中人的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重点阐述了(教育)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教育)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理解教育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及教育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为其管理活动提供心理依据和新的视角,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二、教学资源的配置与使用2(一)教材及辅助教材本课程的基础教材为《组织行为学》,孙成志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新编教材为《组织行为学(教育)学习指导》何立婴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约15万字,《学习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组织行为学(教育)”课程的教育视角,是这一门课程的主教材。该教材中增加了“人性假设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教师管理中的知觉效应、教师职业生涯设计、教师的需要及其管理、教师的心理挫折及其管理、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师工作群体-教研组的建设、学校领导者应具备的个性品质、权变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学校组织的基本问题、学校组织的设计、学校组织中的工作压力、学校组织的文化建设、学校组织的内部、外部环境、学校组织冲突、学校组织行为的合理化、学校组织变革”等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校组织中个人及群体的行为规律。两本文字教材相辅相成,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二)网上教学资源网上教学资源包括中央电大资源和省电大自建资源,共分文本资源和音像教学资源两类。文本资源有各章节的教学大纲、教学辅导、考试大纲、自测自检题库、往届试卷、作业练习等、模拟试题、中央电大直播课堂脚本等;音像教学资源有中央电大辅导、期末复习的直播课堂以及省电大直播课堂。1、文本资源中央电大网上辅导分为“专题研究、案例库、试题透析、热身练习、新书推介、分章辅导”等板块。A、专题研究3主要围绕本课程的重点专题,介绍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推荐研究的精品文章,提示继续做深入研究的着眼点。B、案例库提供与课程重点内容相关的案例及其分析要点,鼓励学生通过e-mail上传自己收集的案例,鼓励学生和地方电大的责任教师通过“电大在线”的“在线讨论”栏目讨论相关案例的分析与做答。C、试题透析提供若干题型的相关试题的做答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和答题的方法。D、热身练习提供一些模拟试题及答案要点,供学生学习和自我检测。E、问题解答欢迎大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e-mail或者“在线讨论”平台发送,我们会及时将重点问题予以解答。F、好书推荐给学生推荐一些教育组织行为学相关的学术及通俗读物,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和多方思考。G、分章辅导就文字教材各章的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辅导。省电大的网上辅导分为“教学辅导、直播课堂、考试与练习、参考资料、在线测试”几个模块。A、教学辅导4分章节对教材重难点进行讲解;对教材及课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把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以便学员更好理解教材概念、原理等内容。B、直播课堂自建资源中直播课堂分四讲,第一讲为教材第一、第二章;第二讲为教材第五、第三章;第三讲为教材第四、第六章;第四讲为教材第七章。C、考试与练习包括考试大纲、模拟试题、热身练习等内容,为学员全面准备考试提供了充分材料。D、参考资料就各章节学习内容提供补充材料,以便学员更好理解本章节学习内容。E、在线测试为学员更好检验、检测自身知识的水平提供平台。另外,省电大在课程学习中还为学员提供了学员与教师互动的平台: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等。学员可以积极利用中央电大、省电大提供的网络环境和一切现代化手段(如信函、电话答疑、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电子信箱、IP课件等)与教师进行互动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提高自身自学能力。省电大网上BBS“在线讨论”文本答疑两次。具体时间以网上通知为准。2、音像教学资源音像教学资源包括中央电大的3次IP课件、省电大的四次直播课堂。3次IP课件以网络形式进行期末复习指导,拟为一、二、三章内容设IP课件(1),四、五章内容设IP课件(2),六、七章内容IP课件(3)。5IP课件主要在介绍全书框架的基础上,向学生阐述各章内容的线索、学习方法,并提示重、难点知识和实际案例,可设“内容线索、重点提示、学习方法、案例分析”等栏目;学生可结合学习进度、参照期末复习指导手册,灵活使用上述3个IP课件。另外,还可以用电话答疑,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课程主持教师联系方式如下:中央电大主持教师:闫平,联系电话:010-66490590,E-mail:yanping@crtvu.edu.cn。福建电大负责教师:曾春妹,联系电话:0591-7841085(每周二、四下午),电子邮件:E-mail:zcm@fjrtvu.edu.cn(三)使用建议在(教育)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网上资源(包括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课程资源、校外各网站的学习资料)、电话及信箱答疑、网上课程平台的互动与交流等。学习中以自主学习为主,结合网上教学大纲、教学辅导中对文本教材重难点及内容解析来领会教材知识,这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关键;另外,充分利用IP课件和直播课堂精讲、直观、生动的特点,进行深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这些资源应结合使用,全面复习。三、主要教学环节(一)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活动1、自学建议:(1)正确、合理使用两本教材6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按要求,科学使用两本教材。先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再阅读基础教材。在把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阅读《学习指导》中的补充内容,然后,在研究与探索中精练所学知识,分析相应的案例。同时注意学习的自测和反馈,结合学习进度及时做一些练习,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力争在两本教材的合理使用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自主学习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要清楚文字教材的结构、思路和学习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各种学习材料,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辅导时,应要求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文字教材,对文字教材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进行学习,以强化学习的方式参加教师的集中面授辅导。善于动脑筋,分析与概括教材的要点、重点,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要做到联系实际学会应用。认真完成平时作业与综合练习,加强案例分析与总结。自学时数原则上不低于36学时。2、小组学习活动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补充,这一学习形式决不可少。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必须参加小组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当地公共管理的一些实际情况制定小组讨论题目。鼓励学生已各种形式提出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发言和交流的机会。通过研讨活跃学习气氛、扩展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果。一学期可进行二次以上的小组讨论,探讨学习体会,学习经验,共同分析案例,做好讨论记录,以备检查。另外,还可以利用网上教学论坛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员一学期要进行网上BBS学习至少两次,可以互相就学习心得体会及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等进行交流。7(二)面授辅导组织行为学(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要重视面授面辅导的方法和作用,一学期授课时数占总学时数的1/3为宜,不得超过18课时。辅导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心理学或管理学专业毕业的本科学历,或具有二年以上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辅导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课程考核说明进行辅导,“XX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了突出本课程的应用性,《学习指导》书专门设立了研究与探索,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研究。“研究与探索”部分,可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是结合本章的主要理论或知识点提供学校管理实例,并进行了适当的分析、说明,为学生理解、消化一些理论要点,提供帮助。小组讨论依据本章所介绍的理论和知识,作者提出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进行分析和讨论。问题研究针对学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划定范围或提供材料,大家可在辅导教师的帮助下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办法。讨论中教师起导入、鼓励、控制、总结和评价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共同主讲,学生将自学和小组学习的成果写成报告。此外,老师可适当给学生提供每章末“参考资料”中所列的资料,借以开阔学生视野。各章节的重难点及课时安排建议如下表:章节重难点课时建议第一章教育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教育组织的特点;人性假设在学校管理中的意义和应用。28第二章平衡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教师的性格、教师的能力、教师管理中的知觉效应、教师的态度、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理论、教师成长阶段的管理建议;职业生涯的含义与特点。3第三章激励的心理过程、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和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师需要的特点、教师的心理冲突。3第四章群体规范、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抑制作用、教师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影响群体工作绩效的因素3第五章校长的权力和教师的权力模式、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菲德勒的权变理论。3第六章直线——职能式学校组织模式的特点;扁平化学校组织的含义、要求和优势;学校组织文化的内容及建设;学校冲突的管理策略。3第七章合理的组织目标应具备的特征、学校组织行为的合理化、学校组织的柔性化、学习型学校的特点及构建。3(三)网上教学活动为减轻学习难度,一定要充分利用录像教材、辅导练习册、网络辅导等助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在认真分析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并进行案例教学。要求教学点每学期必须组织学生2次以上网上实时答疑,具体时间以网上通知为准。在平时网上学习上,要求学员每月用于网上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教学点要督促学员做好记录,形成表格与形成性作业一同交由授课教师检查。9(四)形成性考核要求:形成性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20%,即为20分,是本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本人能够监控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习情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保证学习质量。形考主要是形考手删,同时要求学生附上上网学习时间表(上网时间及网站名),及面授课出勤表,形考最后得分参考上网学习时间表和出勤表。(五)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80%。如卷面得90分,计入总成绩的分数为72分(90×80%=72)。1.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了解:指对组织行为学(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所对应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理解:指对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主要对应的是论述题。应用:指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分析和论述问题。主要对应的是案例分析。2.命题原则10(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2)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7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3)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节。(4)试卷要含反映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
本文标题:(教育)组织行为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