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巅峰冲刺专题10 生命活动调节类非选择题专项突破(含解析)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专题10生命活动调节类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生命活动调节是人教版必修三教材《稳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年考查的重点,在高考的命题中命题内容常有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机制及特点;(2)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应用;(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区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与人体健康。命题的热点主要体现在:(1)理解、掌握和再现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机制及特点等重要知识,并考查利用已有知识分析信息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对实验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验证各激素的生理功能(3)与社会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对免疫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分析生物模型、信息材料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本专题将以2016-2019(浙江新高考)年间各地高考真题为依托展开分析,共分为【典例】(精选经典高考真题)、【预测押题】(对点题型预测)、【最新试题】(以最近高考真题与全国百强校最新测试题为主)几个核心部分,旨在为考生的备考提供一定的支持。【典例1】(2019浙江新高考)以实验动物蛙为材料,开展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要求与说明: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反射弧分析的实验及有关问题如下:为验证脊蛙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实验思路是用1%H2SO4溶液刺激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出现屈腿,说明反射弧完整。验证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发生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反射从刺激感受器到效应器出现反应的时间比屈腿反射的长,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5%H2SO4溶液刺激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后,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趾尖,没有观察到屈腿,其原因是___________。(2)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细胞内Na+浓度均低于细胞外,K+浓度均高于细胞外,但这两种细胞内的Na+浓2度不同,K+浓度也不同。实验证明蛙下肢的一条肌肉直接与该肌肉相连的神经接触,引起该肌肉收缩,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若取上述一段神经,用某种药物处理阻断了Na+通道,然后刺激该神经,其动作电位将___________。(3)将蛙坐骨神经纤维置于生理溶液中,测得其静息膜电位为–70mv。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溶液中的K+浓度,并测量膜电位变化。预测实验结果(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答案】用l%H2SO4溶液剌激该蛙一侧后肢的趾尖,测定刺激感受器开始到出现屈腿的时间,有时间差,说明不是同时发生的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需要时间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需要时间组成该反射弧的神经元级数比屈腿反射的多感受器受损神经和肌肉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存在电位差无法产生(2)由“这两种细胞内的Na+浓度不同,K+浓度也不同”可知,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间存在电位差。用药物处理阻断了Na+通道,刺激该神经时,Na+通道无法打开,阻断了Na+内流,因此无法产生动作电位。(3)静息状态时,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溶液中的K+浓度,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减小,K+外流减少,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减少。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3【典例2】(2018北京)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细胞iPSCDB7MEF血清免疫组77828空白组1089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_免疫。(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4(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裂/增殖免疫高于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细胞FDCB【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机体的免疫系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2)实验一: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主要区别是:一个注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一个注射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含有iPSC。①由表可知,免疫组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免疫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从而说明iPSC作为抗原,刺激小鼠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②由表可知,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但都高于空白组,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而DB7与免疫组的血清混合的结合率到82%,说明血清中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与DB7结合,推知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可以看出,注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的免疫组细胞可以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实验结果表明iPSC有与癌细胞表面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表面没有;实验二: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进入机体,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T细胞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这属于细胞免疫;(3)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因此上面一组小鼠用DB7处理,下面一组小鼠用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处理,上面一组小鼠发生肿瘤病变,下面一组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在四周后提取第二组小鼠的血清,注射到第一组小鼠体内,从而第一组小鼠产生能与肿瘤细胞结合的效应T细胞,与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肿瘤逐渐缩小,故答案为:④B、①F、②D、③C;5(4)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iPSC既能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又能刺激机体产生能与肿瘤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的效应T细胞,因此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抑制或治疗肿瘤生长。【典例3】(2018江苏)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激素乙通过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从而减少尿量。(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神经调节,体液调节(3)等于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示增加产热量的方式有骨骼肌战栗和甲状腺激素调节,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6【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收缩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图示增加产热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即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3)高温持续期,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减少尿量。(4)体温下降期,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5)体温上升期,由于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因此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络展开的,故在复习过程中应特别重视该部分的总结与记忆。对于生命活动调节类题目的考查,通常是结合信情景考查基础知识,重点考查专业术语的掌握程度与语言表述能力,故解答此类问题可以分为以下步骤:第一步:阅读试题,获取题干与设问要求;第二步:联系教材知识,回顾考查点;第三步结合题干设问,准确规范作答。、高尔基体胞吐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4)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2.(2019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出现高血糖和糖尿。(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其靶细胞是___________。注射胰岛素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治疗所有糖尿病人的有效手段。(2)进入组织细胞的葡萄糖,在___________彻底氧化分解后,其终产物中的气体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___。7(3)若某人尿中有葡萄糖,此人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4)除胰岛素外,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也参与血糖的调节,它与胰岛素的作用相互___________。正常人可通过反馈调节维持血糖的稳定,反馈调节是指___________。【答案】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几乎全身的组织细胞不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呼吸下降不一定胰岛A胰高血糖素拮抗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解析】(1)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本文标题: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巅峰冲刺专题10 生命活动调节类非选择题专项突破(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5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