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衡阳市一中2019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2017年2月,多名地质学家撰文宣称在澳大利亚东部发现了世界第八大洲Zealandia,该大洲的94%面积都浸没在海水中,只有新西兰等少部分地区露出海面。新西兰GNS科学研究所一项长达六年的研究发现,Zealandia海底蕴藏着价值成百上千亿美元的化石燃料能源。读Zealandia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按成因划分,蕴藏成百上千亿美元化石燃料能源的岩层主要属于A.喷出岩B.变质岩C.沉积岩D.侵入岩2.依板块构造学说观点,Zealandia跨越了A.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按成因划分,化石能源是地质时期,特定条件下,埋藏在地下形成的。主要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页岩气都分布在沉积岩层中。蕴藏成百上千亿美元化石燃料能源的岩层主要属于沉积岩,C对。喷出岩、变质岩、侵入岩都经过高温环境,没有化石燃料,A、B、D错。【2题详解】读图,依板块构造学说观点,Zealandia跨越了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对。没有跨越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A、C、D错。-2-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3.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4.上图中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D.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答案】3.D4.D【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由图示可推知,该处先经历挤压形成褶皱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后又经历岩层断裂,使岩层隆起与下陷,在断层线位置,岩石破碎,被外力侵蚀,形成沟谷、河流。可见图中地貌既与内力作用有关,也与外力作用有关,A错;图中地貌的形成是受挤压、断裂而成,故B错;甲地山脉为地壳断裂上升而成,乙山背斜隆起形成,原因不同,C错;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D正确。【4题详解】背斜顶部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①处为背斜,A错;②处为向斜,B错;③处为花岗岩,不可能有生物化石,C错;②在①岩层的下部,形成时间早;③侵入①岩层,③晚于①,故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D对。-3-考点: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的意义。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5.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③只出现在晚上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6.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答案】5.D6.C【解析】试题分析:【5题详解】直接根据图示的太阳辐射的作用过程判断,①表示太阳到达地面的,应表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②表示地面射向大气的,表示地面辐射,应属于长波辐射,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弱,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故判断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③表示大气逆辐射,白天和晚上均出现,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6题详解】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低,主要是因为海拔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少,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主要是由于四川盆地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主要是因为四川盆地云量大,大气逆辐射较强,晚上气温较高,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考点:大气受热过程-4-下图是我国某地一天内的气温日变化、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日变化图,该日之后,湖南各地的白昼开始逐渐变短。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7.从图中三条曲线变化可知A.气温日变化与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变化直接相关B.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C.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气温最高D.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最大8.该季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东北地区寒潮侵袭B.华北地区秋高气爽C.长江下游伏旱严重D.华南地区春雨绵绵【答案】7.B8.B【解析】【7题详解】大气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所以气温日变化与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变化直接相关;地面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图中显示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是12时,而气温最高是约14时,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最大是约13时。故选B。【8题详解】读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的变化曲线,该日昼长为12时,太阳直射赤道,应为春秋分,又因该日前后,开封的白昼在逐渐变短,所以此日应为秋分,那么华北地区秋高气爽;而我国东部寒潮侵袭是秋末、冬季和春初;江淮地区的梅雨是6月;长江中下游伏旱是7月。故选B。-5-读2017年4月某日亚欧大陆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9.图中四地大气的运动方向,正确的是()A.④地吹西北风B.③地吹西南风C.②地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D.①地气流上升运动10.图中L曲线最可能表示的天气系统及其移动方向是()A.冷锋往西北方向移动B.冷锋往东南方向移动C.暖锋往东北方向移动D.暖锋往西南方向移动【答案】9.A10.B【解析】【分析】考查天气系统。【9题详解】④地吹西北风,③地吹东南风,②地中心是低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①地中心为高压,气流为下沉运动。正确答案选A。BCD错误。【10题详解】L曲线位于锋面气旋的一侧,左侧低压槽是冷锋,气旋运动方向在北半球为逆时针运动,因此是朝向东南方向运动,正确答案选B。【点睛】锋面气旋东暖西冷,也就是东面是暖锋、西面是冷锋(南北半球都适合)①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②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6-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1.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12.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答案】11.D12.A【解析】试题分析:【11题详解】读图,根据图例,①是社会循环,提供给城市的,应是跨流域调水。②是自然循环,进入城市地表水,应是地表径流。③是社会循环,由城市地表水进入用环节,应是管道输水。⑦是人工降水,是社会循环部分,为城市提供水.B项正确。【12题详解】人类对城市水循环有影响,结合图分析,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水量⑤,A对。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④蒸发减少,B错。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不会减少②地表径流,C错。城市绿地建设,不会减少⑥水汽输送,可能大气湿度增加,D错。-7-【考点定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知识拓展】此题考水循环的环节知识和影响.熟记水循环的环节,区别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关于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补充如下:(一)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的分配。如修筑水库,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地表、地下水贮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额干旱化和盐渍化威胁。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导致地区性气候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直到形成荒漠。4、环境污染而恶化水质,影响水循环的蒸散过程。洋面的油污染导致蒸发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增加,密度增大,也会影响到蒸发。五、由于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大气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CO2CH4CFC8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改变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平衡而引起的气温升高、全球性降水增加、蒸发加大和水循环的加快以及区域水循环变化。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可持续几十年到几百年。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排出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水循环。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入水循环能形成酸雨,从而把大气污染转变为地面水和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颗粒物也可通过降水等过程返回地面。土壤和固体废物受降水的冲洗、淋溶等作用,其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径流、渗透等途径,参加水循环而迁移扩散。人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使海洋受到污染。(二)人类作用过的水循环反过来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洪涝干旱灾害由于人类滥砍滥伐、围湖造田、过度开采地下水、致使植被破坏,湖泊缩小消失、水土流失,导致森林水资源涵养空间被破坏,湿地面积急剧减小,森林、湿地的调蓄能力降低,致使洪涝灾害发生。2、水资源不足地球上淡水储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7%,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河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左右。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富裕,然而,由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的工业、农业废弃物直接或间接的进入水循环,造成大面积水域污染,盐化(海水入侵),是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3、水环境恶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物种灭绝,影响生态多样性。由于人类对水循环的-8-过分作用,导致水环境恶化,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水环境的饿恶化,也使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部分生物物种灭绝,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3.该污水处理系统A.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B.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C.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D.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14.地面坡度要在2%~8%之间,主要原因是A.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B.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提高水利用率C.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D.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解】由材料可以推知,该污水处理系统是通过土壤和草本植物来净化污水的,因此该系统工程不复杂,投资也不大,B错误;由于会增加水体的下渗,会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D错误,由于水体地表漫流,说明有一定的坡度,污水可以自留,能耗低,维护也比较放方便,A正确,但是对气候的影响不大,C错误。故答案选A项。【14题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因此地面坡度是影响水流速度的主要原因,为了让污水自留的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使得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或讲解污染物质,地面坡度需要在2%-8%之间,故答案选C项。-9-读甲、乙两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5.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处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B.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反之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D.甲位于大洋西岸,乙位于大洋东岸16.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序号表示的洋流分别是()A.都是寒流B.都是暖流C.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D.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17.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
本文标题: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2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