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五个梳理内容第一条:梳理第五单元的内容内容梳理: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虽然又累又渴,但没有舍得喝,急着赶回家去给妈妈喝,被脚底下的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水罐变成银的:小姑娘分了一点水给绊倒她的小狗,小狗变得欢喜起来。课文第一段写到,“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可以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小姑娘绊倒在它身上,它也只是哀哀地尖叫。小姑娘没有怪小狗绊倒自己,还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分给它喝。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就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强忍住焦渴,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水喝的时候,小姑娘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从而得出“爱心”主题。本单元重点课文重要问题强化理解《可贵的沉默》①使学生明白“极为珍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心里产生了要回报父母之爱的朦胧意识)②体会沉默的“可贵”?(孩子们能够自我反思)《她是我的朋友》①联系上下文,从哪看出“输血迫在眉睫”?(伤得重,不立即抢救就会因休克和流血而死去,医护人员都不具备这种血型。)②文中写哭泣的词语:啜泣、哭泣、抽泣、呜咽从这四个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阮恒的内心是痛苦的。表示哭的词语还有:哽咽、痛哭、哭啼;③、阮恒为什么哭?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④、阮恒哭的时候在想什么?虽然我要死了,但是我的血能救我的朋友,我也是愿意的。⑤找出阮恒表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心理活动“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从阮恒的动作中,我体会到他的心情是矛盾的。阮恒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我要救她。)--放下(我会死的。)--举起(她是我的朋友,就是我死了,我也要救她)。⑥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别紧张,输血不会有危险的,你不会死去的,一会儿就好了。你这样爱你的朋友,帮助朋友,你真棒!⑦阮恒如果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阮恒,你是我学习的榜样。以后,我也会关心、爱护同学。朋友遇到困难,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⑧阮恒是个什么人?(待人真诚,无私助人,为救朋友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七颗钻石》①、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为生病的妈妈找水)--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分一点水给小狗)--金水罐(妈妈让女儿喝水)--从中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给过路人喝水)。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我体会到爱心可以创造奇迹。②、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我体会到了什么?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我们体会到小姑娘关心弱小,尊重长辈,助人为乐的品质,懂得了要用爱心来对待生活。③理解本文为什么叫“七颗钻石”?(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④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面对生活的人。)篇二:五(上)知识点梳理)小数乘法: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小数除法: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且不为0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多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植树问题:间距×间隔数=总长总长÷间距=间隔数总长÷间隔数=间距两端都种只种一端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棵数棵数-1=间隔数=ab=(a+b)×2=a2=4a=ah=ah÷2=(a+b)h÷2两端都不种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时间单位:1时=60分1分=60秒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移到另一边,拼成一个长方形。②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高。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①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①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平行四边的底=梯形的上底+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篇三: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梳理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梳理单元简说:本单元教材是以课文为主,主要是以诗歌、童话的形式呈现,五篇课文充满着童趣,赋予较强的时代性。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培养识字兴趣和主动识字的愿望仍很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应使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自主感悟,读懂故事,感悟文本的真谛。本单元总目标:1.在识字方面,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在小组中或自行通过语言环境或联系生活经验识字。2.在阅读教学方面,以多种形式的读唤起学生读的欲望,促进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感悟文本情感,使学生能够在与文本发生思想共鸣之中喜读、乐读,并且主动交流,善于倾听。本单元体裁分析:1儿童诗歌: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感情饱满强烈,语言简洁凝练,追求韵律节奏,用分行的形式结构语言的文学体裁,因其强烈的情感抒发和鲜明活泼的韵律而深受儿童喜爱。教学建议:(1)理解语言(2)启发想象(3)体会意境(4)指导朗诵。2童话:非写实性的儿童文学,是超越现实、束缚和常态的一种文学体裁。教学建议:注意引导想象,以形象认识为基础,体会作品的思想,作到抓关键语句,理解形象特征,把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语言文字统一起来,并将文本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作到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认识童话的完整的艺术形象,进而启发学生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思想。这一单元一共有五课,现在就对这五课分别进行梳理和解说:《我多想去看看》: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诗歌,从一个山村孩子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故事。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把图画、诗歌对应起来,融儿童情感与文本为一体。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在生活中有的经常见到,经常接触,有的较陌生,因此,认读方面重要的是要利用多媒体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记忆生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在阅读文本上,本文较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学生的情感较能引起学生共鸣,但有些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山村情境较陌生,因此,教师要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本。具体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心”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在学习的课堂里,常常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通常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充满智慧的天真想法。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天地,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化的活动;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设置游戏、旅游等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雨点儿》: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学情分析:童话是学生喜而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此篇童话中的雨点儿贴近学生的生活,文本可以分角色朗读,较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无意注意,学生对此较感兴趣。具体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平平搭积木》:教材分析: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采取诗歌的题材,讲述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的故事。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受到“心中有他人”美好品质的感染。学情分析: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增加识字的乐趣。此文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因此较易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文本的主题是心中有他人,学生对此主题并不陌生,因此要使学生不仅接受,还要使学生能够化为行动。具体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建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出发,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其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课文内容很好理解,关键是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感悟课文内涵。首先,扫清字词障碍,为学文做铺垫。指导学生识字、写字仍是本课重点。学生先初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本课生字、生词,先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然后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中加深印象。其次,通过语言文字品味文本内涵。《自己去吧》: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有童趣,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我们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练,就能
本文标题:五个梳理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7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