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三) 新人教版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单元过关检测(三)(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广东汕头一模)下列关于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A.酶的合成不需要酶,ATP的合成需要酶B.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不可逆的C.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需要酶但不需要ATPD.农作物根细胞缺氧时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ATP解析:选D。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均需要酶的催化,ATP的形成也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使酶失活,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稳定,酶活性降低,恢复温度(一定范围内),活性升高,B错误;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需要酶,C3的还原过程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供能,同时也需要酶的催化,C错误;根细胞缺氧时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正确。2.(2020·广东湛江高三调研)右图是在最适温度下,一定量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点时,限制麦芽糖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B.如果温度上升5℃,b点向上方移动C.本实验不宜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的分解情况D.bc段的催化速率只受酶活性的影响解析:选C。反应已在最适温度下进行,温度不是限制b点时麦芽糖酶活性的因素,A错误;反应已在最适温度下进行,温度改变,酶活性下降,b点下移,B错误;麦芽糖分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都会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故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的分解情况,C正确;bc段催化速率不变,最可能是受酶的数量的限制,不是受酶的活性的限制,D错误。3.下图从左到右表示ATP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2A.ATP生成ADP的过程中断裂了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B.能量1在动物体内可以来自细胞呼吸,在植物体内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C.能量2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例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分子的过程D.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解析:选C。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生成ADP和磷酸基团,A正确;形成ATP的能量在动物体内可以来自细胞呼吸,在植物体内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B正确;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原核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也是ATP,可以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D正确。4.右图为ATP—ADP的循环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属于放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吸能反应密切联系B.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需要②过程提供能量C.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D.各种生物均能独立完成ATP—ADP循环解析:选C。①ADP+Pi→ATP,ATP的合成属于吸能反应,①在细胞内与其他放能反应密切联系,故A错误;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不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故B错误;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故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故C正确;病毒不能独立完成ATP—ADP循环,故D错误。5.(2020·河北衡水中学调研)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CO2B.为保持活性需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O2的消耗量加大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不改变线粒体的耗氧速率解析:选B。小鼠肝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A错误;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不至于过度失水或吸水,以保持活性,B正确;线粒体以丙酮酸为底物进行化学反应,C错误;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线粒体中的代谢反应,D错误。36.(2020·广东梅州期末)下列发生在植物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出现赤道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B.若植物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可以肯定该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速率,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乙烯仅在果实中形成,促进果实的成熟解析:选C。赤道板是一个位置,而不是结构,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会形成细胞板,并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A错误;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细胞可能进行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B错误;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有O2浓度和温度等,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正确;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能促进果实的成熟,D错误。7.(2020·河南八市高三测评)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人们利用离体的叶绿体进行实验,逐渐探明了水的光解和[H]的产生过程,如图所示(e-为负电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完成过程①需要叶绿体色素和酶的共同作用B.过程②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并存在能量的转换C.NADPH进入叶绿体基质并参与合成C3的反应D.自养生物细胞的过程①②均发生在叶绿体中解析:选B。过程①是水在光下分解,需要叶绿体色素分子吸收光能,但不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过程②表示NADPH的形成,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并将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起来,B正确;NADPH进入叶绿体基质并参与C3的还原反应,C错误;自养生物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因此其过程①②一定不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故过程①②不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D错误。8.(2020·江西南昌二中模拟)研究发现,菜粉蝶幼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对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皮部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ADH脱氢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的基质中B.鱼藤酮也会对农作物产生很强的毒害作用C.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长期使用鱼藤酮将导致菜粉蝶基因突变而使其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解析:选C。NADH脱氢酶催化[H]与O2反应,[H]与O2的反应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鱼藤酮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皮部,这说明鱼藤酮不会对农作物产生很强的毒害作用,B错误;NADH脱氢酶对鱼藤酮十分敏感,故鱼藤酮可抑制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正确;4由于鱼藤酮的选择作用使菜粉蝶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但鱼藤酮不能诱导菜粉蝶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9.(2020·江西八所重点中学模拟)在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测得西瓜种子萌发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消耗量分别是10∶0、8∶3、6∶4、7∶7。底物均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条件下,呼吸产物除二氧化碳外还有酒精B.乙条件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5C.丙条件下,西瓜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D.丁条件下,无氧呼吸程度最弱,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解析:选C。甲条件下,不消耗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说明甲条件只进行无氧呼吸,西瓜种子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二氧化碳和ATP,A正确;乙、丙条件下,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这说明乙、丙条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并存,其中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3/6)∶(5/2)=1∶5,B正确;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消耗的葡萄糖分别为5、3、5/3、7/6,丁条件下消耗的葡萄糖最少,C错误;丁条件下,西瓜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D正确。10.下图甲为某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萌发过程中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种子萌发初期以有氧呼吸为主B.干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C.A点时萌发的种子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图乙两条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解析:选B。图乙中,种子萌发初期,产生的CO2量明显大于消耗的O2量,说明种子萌发初期以无氧呼吸为主,A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故干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B正确;萌发形成的幼苗刚开始进5行光合作用时,由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所以干重仍然减少,随着光合速率的增加,A点之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株干重增加,故A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错误;图乙两条曲线相交时,表明呼吸吸收的O2的量等于呼吸产生的CO2的量,说明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11.(2020·河北衡水中学一模)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有R酶,既能与CO2结合,催化CO2与C5反应生成C3,也能与O2结合,催化C5的分解。CO2和O2在与R酶结合时具有竞争性相互抑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植物叶肉细胞内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B.R酶催化CO2与C5反应时需要[H]和ATPC.增大CO2浓度后,植物叶肉细胞内的C3/C5的值增大D.增大O2/CO2的值,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解析:选C。植物叶肉细胞内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R酶催化CO2与C5反应时不需要[H]和ATP,C3还原时需要[H]和ATP,B错误;增大CO2浓度有利于R酶催化CO2与C5反应生成C3,因此植物叶肉细胞内的C3/C5的值增大,C正确;增大O2/CO2的值后,CO2的固定过程减弱,C5的分解加快,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降,D错误。12.(2020·湖南益阳期末)下图所示为叶肉细胞内氢元素的部分转移路径,其中[H]是还原型辅酶Ⅰ或Ⅱ,①~④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H2O――→①[H]――→②C6H12O6――→③[H]――→④H2OA.图中①③④过程均发生在生物膜上,也都伴随ATP的合成B.图中③过程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该过程的产物还有丙酮酸C.图中②过程消耗高能磷酸化合物,[H]还原的物质是五碳化合物D.图中④过程消耗氧气,释放较多的能量且有一部分转化成热能解析:选D。图中①为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②是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③是细胞呼吸产[H]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④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也产生[H],B错误。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H]还原的物质是三碳化合物,C错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较多的能量,一部分合成ATP,有一部分转化成热能散失,D正确。13.(2020·福建厦门期末)取若干长势相同的绿色植物,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置于密闭透光玻璃罩内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6A.本实验中CO2的变化不影响光合作用强度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很弱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解析:选A。本实验中CO2的变化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A错误;光照强度为a时,O2的增加量很小,此时光合作用很弱,B正确;丙组装置内的光照强度较大,光合作用较为旺盛,故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C正确;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D正确。14.下图表示温度对某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和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已知曲线Ⅲ表示呼吸作用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Ⅰ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曲线Ⅱ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B.当温度约为20℃时,植物单位时间内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C.当温度为30℃时,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D.当温度为35℃时,温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因素解析:选B。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温度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三)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7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