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人类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第五条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此种变异类型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C【解析】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所以C选项正确。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条件的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仅仅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遗传,也不是变异的主要原因;引起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3个,其中基因突变频率甚低,染色体变异也很少见,而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必然发生的过程,如果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多,携带的基因多,那么变异也就更多,因此基因重组是导致亲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详解】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进而形成新的基因型,则后代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如一娘生九子,个个皆不同,A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且发生在所有的生物体内,B错误;染色体畸变也非常少见,所有的真核生物都能发生,不一定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C错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遗传,也不是变异的主要原因,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变异的各种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明确题干设计的情境是该变异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2-3.如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在Y染色体上B.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C.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该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答案】D【解析】该遗传病具有传男不传女的特点,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A正确;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正确;该系谱图中,男患者的母亲或女儿均正常,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因为不能确定此遗传病的类型,故不能确定该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可能男女患病率相同,也可能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D错误。4.在DNA复制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DNA解旋D.碱基互补配对【答案】B【解析】【分析】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后期。【详解】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先在解旋酶作用下解旋,再以解旋后的两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复制过程出现差错,即发生基因突变。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后期,此时DNA复制已经完成,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关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下列操作合理的是-3-A.分离蝗虫成熟精巢→解离→醋酸洋红液染色→漂洗→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B.分离成熟小鼠卵巢→解离→龙胆紫溶液染色→漂洗→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C.分离幼嫩桃花雄蕊→解离→漂洗→醋酸洋红液染色→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D.分离蚕豆花芽→解离→漂洗→龙胆紫溶液染色→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答案】C【解析】分离蝗虫成熟精巢或者卵巢,制作装片的过程中,解离后应该先漂洗后染色,AB错误;分离幼嫩桃花雄蕊,制作装片的过程为解离→漂洗→醋酸洋红液染色→压片,然后先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C正确;蚕豆花芽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6.已知某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则下列可表示该生物一个染色体组的是()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学生对二倍体和染色体组概念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则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染色体,且这4条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各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二倍体和染色体组概念的内涵,进而明确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7.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①形成四分体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细胞质分离④联会⑤染色体复制⑥染色单体分离⑦着丝点-4-分裂A.②①③④⑦⑤⑥③B.⑤④①②③⑦⑥③C.③⑤②⑦④⑥①③D.⑤④⑦③⑥②①③【答案】B【解析】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时,染色体进行复制;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两两配对,即联会现象;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有四条染色单体,这四条染色单体成为一个四分体;②减一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③细胞质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⑦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⑥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质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故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为⑤④①②③⑦⑥③,故选B。8.下列细胞分裂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⑤【答案】C【解析】每个染色体组是由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这些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各不相同,据此可推知:图①②③④⑤中分别含有2个、4个、1个、2个和1个染色体组。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9.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5-A.aB.bC.cD.d【答案】D【解析】根据a(甲)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b(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根据c(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根据d(丁)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但是第二代女患者的父亲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10.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Ⅲ9的相关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5C.Ⅱ5和Ⅱ6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2或1/4D.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患病家系中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察的是遗传系谱图,首先应该依据图像,判断遗传病的显隐性以及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然后再计算患病概率。【详解】本题中有明显的无中生有现象,所以属于隐性遗传病,但是不能确定基因的位置,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A错误;若基因在常染色体,则Ⅲ9的相关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5和Ⅱ4,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Ⅲ9的相关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5,B错误;如-6-果基因在常染色体,则Ⅱ5和Ⅱ6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如基因位于X染色体,则Ⅱ5和Ⅱ6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2,C正确;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错误。【点睛】在判断遗传系谱图时,如果是无中生有,且患病的是女孩,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是有中生无,且无病的为女性,则为常染色显性遗传病。女病父子病,最可能X隐性遗传病,男病母女病,最可能是X显性遗传病。11.在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四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五次抓取DD的概率是A.1/8B.l/4C.lD.1/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由于每次抓取前都要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且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所以每次抓取DD的概率都是1/2×1/2=1/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过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明确甲、乙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所表示的含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2.彩色甜椒的红果对黄果是显性,现让纯合的红果甜椒与黄果甜椒杂交得F1,F1自交得F2,-7-现让F2中的红果甜椒自交,其后代中杂合体占多少?A.1/3B.1/2C.1/9D.1/4【答案】A【解析】【分析】已知彩色甜椒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设纯合红果品种的基因型为AA,黄果品种的基因型为aa,则F1的基因型都为Aa,F1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详解】纯合的红果甜椒与黄果甜椒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Aa,F1自交得F2,F2红果基因型为AA:Aa,比例为1:2,所以F2的红果甜椒自交,其后代中杂合体占2/3×1/2=1/3。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孟德尔一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需要注意本题中F2中的红果甜椒所占比例为2/3,求F2的子代的概率时,应乘以2/3。13.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发现了遗传两大定律。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不包括A.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对相对性状遗传研究从多对到一对C.科学设计实验程序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成功的原因有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是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且有多对容易区分的性状,故A正确。研究是从一对到多对,故B错误。科学的设计了实验程序,故C正确。并且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故D正确。14.豌豆茎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实验组中,能判断其显隐性关系的一组是A.高茎×高茎,后代:301高茎+110矮茎B.高茎×高茎,后代:全是高茎C.高茎×矮茎,后代:103高茎+101矮茎D.矮茎×矮茎,后代:全是矮茎-8-【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性状显隐性间的关系判断有两个途径:一是自交后代若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子代中的新类型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二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在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代中未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若子代中亲本的两种性状都出现,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详解】高茎×高茎→301高茎+110矮茎,高茎与高茎杂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说明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为显性性状,A正确;高茎×高茎→高茎,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B错误;高茎×矮茎→103高茎+101矮茎,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约等于1:1,可能是Aa×aa→Aa、aa,也可能是aa×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矮茎×矮茎→矮茎,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相关知识点,明确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判断可以通过自交法和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法。15.熊猫的精原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它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染色体组成可能是A.20条常染色体+XB.20条常染色体+YC.40条常染色体+XYD.40条常染色体+YY【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本文标题: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7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