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景德镇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班,无答案)
1江西省景德镇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班,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1.有关蓝球藻和小球藻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上B.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C.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D.DNA的复制都在有丝分裂的间期2.下列有关肽键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中的肽键数等于或小于脱水缩合过程中的氨基酸数B.含肽键的物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核糖体上可形成肽键,溶酶体内可发生肽键的水解D.肽键的元素组成为C、H、O、N,其牢固程度与碳碳双键紧密相关3.下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应用了渗透作用的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B.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C.步骤②的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D.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4.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若将处于b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的溶液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萝卜条的质量将会增加B.萝卜细胞渗透压会减小C.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不会进出细胞D.处于b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的溶液后溶液中蔗糖对水的吸引力增强5.右图的纵坐标表示某种植物气体吸收量或释2放量的变化,且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代表O2吸收量,可以判断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若A代表CO2释放量,E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C.若A代表CO2释放量,则提高大气中CO2浓度,E点不移动D.若A代表O2吸收量,图示曲线是环境温度为25℃时测定的,当环境温度上升至30℃,B点下移6.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D.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7.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细胞均是未经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B.神经干细胞发育成神经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神经细胞被病毒侵染后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细胞分裂、分化、癌变过程中均有核糖核酸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8.人的眼睛散光(A)对不散光(a)为显性;直发(B)和卷发(b)杂合时表现为波浪发,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一个其母亲正常但本人有散光症的波浪发女性,与一个无散光症的波浪发男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B、b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卵细胞中同时含A、B的概率为1/2C.所生孩子中最多有6种不同的表现型D.生出一个无散光症直发孩子的概率为3/89.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A.代代男性患病一定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B.若为显性遗传病,父亲和女儿都患病,则一定为伴X遗传病C.若为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而女儿不患病,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病D.若为伴性遗传病,男性的发病率一定高于女性10.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RrXTY,其中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R、r3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经精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其中甲的基因型为AbRXTY,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含5条染色体B.乙的基因型为AbRXTYC.丙含2条常染色体D.丁的基因型不是aBr就是ABr11.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分子可不同程度地镶嵌在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B.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C.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胰岛细胞比心肌细胞细胞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12.脂质体是以磷脂等物质制备的中空膜泡状结构的人工膜。转基因技术中的做法是将含磷脂、胆固醇或其他脂质的乙醚溶液加入到DNA溶液中,经特殊处理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DNA的脂质体小泡,其可被受体细胞内吞而实现基因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原理是膜的流动性B.动物对导入的脂质体小泡会产生免疫反应C.脂质体在介导基因转移的过程中作为运载体D.转移前对植物受体细胞去壁可提高转移效率13.下列关于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细胞细胞周期较短,以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B.肌细胞核内含有丰富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等C.肌细胞无氧呼吸过程的两个阶段均能够合成ATPD.肌细胞内肌糖原与葡萄糖之间进行单方向的转化14.下图是某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④细胞可推测该动物是雄性动物B.存在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只有②③C.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④4D.①②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均不同15.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膜内陷的位点取决于纺锤体的位置,纺锤体在中间细胞对称分裂,若偏离中心则不均等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纺锤体在细胞中位置决定细胞分化的方向B.癌细胞的无限增值过程中也有纺锤体的形成C.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有关D.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次分裂纺锤体都偏离中心1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自由组合的过程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且Ⅰ、Ⅱ桶小球总数也必须相等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均为50%17.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18.现有基因型都为BbVv的雌雄果蝇。已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雌果蝇会发生如图所示染色体行为,且发生该染色体行为的细胞比例为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5A.该图所示染色体行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该图所示染色体行为属于基因重组范畴C.若后代中基因型为bbvv个体比例为0,则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没有发生该行为D.若后代中基因型为bbvv个体比例为0,则后代中表现型为B_V_的比例为70%19.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杂交组合1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杂交组合2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杂交组合3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C.通过杂交组合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D.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20.如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Ⅱ7为纯合子,请分析此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B.乙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C.Ⅱ5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Ⅲ10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D.若Ⅲ10与Ⅲ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1221.某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有可能从细胞中部开始缢裂B.该细胞可能已经发生着丝点分裂C.该细胞细胞板正在形成6D.该细胞不可能是处于后期22.如图是肝细胞的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等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Ⅰ~Ⅳ过程中,只有Ⅲ过程可能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B.Ⅳ过程对细胞1、2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完成的C.Ⅰ过程是细胞分裂、分化,成体干细胞和细胞2都通过有丝分裂增殖D.与正常肝细胞相比,细胞1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2的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减少23.将人体细胞置于一种培养液中培养时色觉正常基因B与色盲基因b分别被标记为绿色与红色荧光,与白化病有关基因A、a分别被标记为紫色与黄色荧光。在此培养液中培养精原细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三种颜色的荧光点,其原因不可能是A.白化病有关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基因突变B.色盲有关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基因突变C.白化病有关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D.色盲有关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24.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果实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一)和(二)F2植株中基因型与亲本(P)不同的均为7/8B.(一)和(二)F2三角形果实植株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均为7/15C.(一)和(二)的实验结果均能证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三)和(四)的实验结果均能证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5.有甲、乙、丙、丁4种不同的一年生植物,均为严格自交,4种植物均有一对等位基因为杂合。甲显性纯合致死,乙显性纯合不育,丙隐性纯合致死,丁隐性纯合不育。现种植杂7合的甲、乙、丙、丁植株若干,连续种植到F2,下列有关F2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F2的显隐之比相同,丙和丁F2的显隐之比相同B.甲和乙F2的显隐之比不同,丙和丁F2的显隐之比不同C.甲和丙F2的杂合子比例相同,乙和丁F2的杂合子比例不同D.甲和丙F2的杂合子比例不同,乙和丁F2的杂合子比例相同二、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每小题不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26.处于下列各时期的动物细胞中既含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有丝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中期E.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F.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7.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体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和卵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和精子D.初级卵母细胞和卵原细胞28.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A.蚕豆的雄蕊B.桃花的雌蕊C.蝗虫的精巢D.小鼠的卵巢29.下列有关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利用光能B.利用环境中物质氧化释放的能量C.在叶绿素的作用下进行D.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E.贮能不多,对自然界作用不大30.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周期可表示为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为一个细胞周期B.c、d两段都要消耗ATPC.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d段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E.若该细胞为植物细胞,则在b段最初时期高尔基体活动增强3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下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8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A.等位基因的分离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32.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B.F2性状表现的比例C.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D.F1性状表现的比例E.F2基因
本文标题:江西省景德镇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班,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8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