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随堂检测]1.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C2.(2019·河北沧州一中月考)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协同进化实例的是()A.猎豹捕食斑马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而它们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解析:选C。猎豹捕食斑马是二者相互选择的结果,属于协同进化,A不符合题意;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是通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不属于协同进化,这种情况由于鹿群缺乏捕食者的选择作用,很可能会退化,C符合题意;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能够避免被天敌捕食,而它们的天敌视觉越来越发达,以方便捕食昆虫,这是双方在相互选择中协同进化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3.(2019·江苏扬州高一期末)家住荷花池小区的卞大爷,栽种的一株21年的琼花开2花,朵朵琼花花瓣均为双层,极为少见。运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个体多样性解析:选A。一株琼花开花,朵朵琼花花瓣均为双层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体现了遗传多样性。4.(2019·福建莆田六中高一月考)下图是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新物种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地理隔离,但有些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C.c表示生殖隔离,它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d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的基因库与原来物种的基因库完全相同解析:选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多倍体育种产生新物种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B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新物种的基因库与原来物种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D错误。5.(2019·福建八县一中期末)下图表示地球上的哺乳动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不同的种类在形态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该现象体现了生物的进化规律为生物朝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3(2)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E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种C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该种群中基因型AA占48%,aa占22%,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题图可以直接看出,原始的哺乳类动物可以演化成很多种生物,朝着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2)原始的哺乳类生物产生不同的变异,其中适应水环境的变异个体被水环境选择而生存下来,这样代代选择、积累,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水栖的E动物。(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AA的基因型频率为46%,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Aa的基因型频率为34%,则A%=AA%+Aa%2=63%,5年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48%,aa的基因型频率为22%,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A%=AA%+错误!=63%,则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生物没发生进化。答案:(1)生物多样性(2)原始的哺乳类生物产生不同的变异,其中适应水环境的变异个体被水环境选择而生存下来,这样代代选择、积累,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水栖的E(3)否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课时作业]1.(2019·海南中学期末)下列关于捕食者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少的物种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捕食者的存在往往导致被捕食者的灭绝D.捕食者的存在可导致部分被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解析:选B。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A错误;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正确;捕食者的存在一般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的灭绝,否则捕食者失去食物来源也将灭绝,C错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可避免部分被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D错误。2.(2019·福建惠安惠南中学月考)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4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下列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解析:选D。重组后的酵母菌遗传物质仍为DNA,有染色体结构,能进行有性生殖,故可发生各种变异,A正确;表型是环境和基因型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重组酵母菌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增加了遗传多样性,C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不会因染色体结构变异而改变,D错误。3.(2019·齐齐哈尔普高联考)从起源上看,狗是人类在1万多年前,将捕到的狼长期驯化培育得到的。瑞典进化遗传学家ErikAxeisson和同事将狗的DNA与狼的DNA进行了对比,发现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体内的相同基因活跃28倍。下列有关该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现象说明了狗与狼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差异B.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与人类以及人类的饮食共同进化C.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消化淀粉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D.在狗的驯化过程中,消化淀粉的基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答案:C4.(2019·淄博高青期末)某地甲、乙两个地雀种群的个体数和有关基因型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甲个体数2022420123982100乙个体数19616836000000400A.乙种群的基因库大于甲种群5B.甲种群的a基因频率小于乙种群的C.甲种群发生的基因突变不同于乙种群D.两个种群的进化方向都由自然选择决定答案:B5.(2019·滨州期末)“超级细菌”因具有NDM基因,耐药性极强,现存抗生素均不能有效将其杀灭。下图是超级细菌进化的基本过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病原菌的基因突变可产生不同性状B.抗生素的滥用导致NDM基因出现C.隔离不是超级细菌进化的必要条件D.a表示抗生素的定向选择作用,使NDM基因频率增加答案:B6.(2019·江苏南通中学期末)下图表示小鼠原种进化为某种小鼠新种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一定能引起该小鼠种群发生进化B.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与环境共同影响生物的性状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Z表示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进而形成新物种解析:选A。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当某个小鼠产生有利变异,则该有利变异可能会逐渐积累,但不一定会引起该小鼠种群发生进化,A错误;因为小鼠原种通过X过程后表现出不同性状,说明X代表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遗传变异与环境共同作用影响生物的性状,B正确;生物进化的3个环节是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所以X表示可遗传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隔离,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进而形成新物种,D正确。67.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选C。在生存斗争中,病毒与兔之间相互选择,感染病毒后,抗性较强的兔被保留下来,抗性较差的个体死亡,故A项不符合题意;病毒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内,兔感染强毒性病毒后会很快死亡,强毒性病毒失去寄主,寄生关系难以维持,故B项不符合题意;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使中毒性病毒的存活时间长,繁殖代数多,导致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故C项符合题意;蚊子能传播兔病毒,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D项不符合题意。8.(2019·湖北荆州一检)江汉平原盛产油菜,科技人员非常注重油菜品种的选育。下图表示油菜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油菜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定向诱导了控制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B.改变了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C.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D.淘汰了部分表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解析:选D。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是定向诱导的结果,A错误;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为1,是不变的,B错误;新物种出现的标志为产生生殖隔离,从每一代的变异个体中选育出含油量高的油菜品种进行繁殖培育,必然淘汰许多产油量低的类型,进而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D正确。79.(2019·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一月考)若某种群中原本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下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B.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为0.5C.甲、乙种群均未发生进化D.环境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解析:选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A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所以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A正确;由于甲、乙两个种群不一定一样大,所以不能判断混合后的种群基因频率,B错误;两个种群基因频率均有改变,故均发生了进化,C错误;环境通过对表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D错误。10.现有G、H、Q、W、X五个有亲缘关系的物种,它们的进化历程及亲缘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共同祖先进化形成上述五个不同物种的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H、W两物种都生活在海洋中,体形都为纺锤形的事实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W物种始终处在一个没有地理隔离的环境中,W物种在它所生存的环境中会进化吗?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物种的形成需要经过隔离,一个物种在特定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 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0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