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黄石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湖北省黄石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叙述的是在清代,定居在台湾的福建籍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的历史事实。其实,这反映出的就是中国人浓郁的宗法情结,宗法情结是中国人们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只有稳定的时候台湾人才会回大陆来请祖先牌位,说明它们在台湾已经定居下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无法体现;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不能从材料中看出内地宗族全都整体开始迁移台湾;D选项说法与材料表达含义相反,既然能回乡请祖先牌位,说明交流没有受阻。【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本题聚焦的就是海峡两岸之间的现实关系,透过历史的视角以文化的角度来明确两岸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用宗法情结来架设两岸之间关系的桥梁。针对福建和台湾的地理关系,利用中国人的宗法情结,表现出历史上两岸之间的密切关系。题目的难度不大,考点也是比较明显。2.西周规定天子都城12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七里,子男都城五里。这一内容体现了A.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B.维护政治秩序的目的C.中央集权体系的建立D.西周发达的建筑水平【答案】B-2-【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因此这一内容体现了维护政治秩序的目的。故答案为B项。各诸侯国统治范围的大小不是依据经济势力确定的,排除A项;当时中央集权尚未建立,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体现出的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特点来确定答案。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规定,下列周天子的儿子中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A.长子甲:妾一所生,15岁B.次子乙:正妻所生,12岁C.三子丙:妾二所生,10岁D.四子丁:妾三所生,8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周时期周天子是永远的大宗,所以一定能成为大宗的应该是有希望成为周天子的。周天子在继承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根据宗法制规定,只有次子乙才是嫡长子,故选B项;长子、三子和四子都不是嫡长子,不能继承周天子的地位,不一定能成为大宗,排除ACD项。4.《史记》载:“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雕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材料现象反映出A.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念B.节用尚贤的墨家思想C.贵贱有序的礼乐制度D.尊卑有别的宗法观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德厚之人,地位尊显贵重;俸禄多的享受荣耀恩宠……朱弦洞越、大羹玄酒等,防止过分奢侈,挽救衰败。所以,上至君臣等朝廷中的尊卑贵贱秩序,下到黎民百姓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等级,事事皆有适宜之度,物物文饰皆有节制”可以反映的是社会尊卑、贵贱有序,西周礼乐制度的规定正好体现了这一点,所以符合题干的是C。ABD不-3-符合材料的内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法(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5.《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白它讲述的内容,这段话其实是王夫之的《封建论》中的一部分,意思是关于封建和郡县之争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前一句主要是论述“封建”,也就是分封制。与分封制相对应的就是封建社会的郡县制,是说郡县制度实行了两千年也没有人能更改,因此空白处最恰当的就是郡县之制,因此选择B选项。点睛:古文中出现的“封建”往往都指的是分封制,因为它的本意是封邦建国,因此是西周分封制的代表。而封建代表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在近代以后的事情,因此不要被干扰。在古代对封建和郡县研究比较多的是柳宗元,王安石和王夫之。这三个人都写过相关的作品,经常被引用。6.梁启超曾说:“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以下属于梁启超所说的“教义之浸淫”的是()A.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雍正帝设置军机处C.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答案】A-4-【解析】“教义之浸淫”是指思想的影响。“雄主之布划”指君主的领导、布置、谋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教义之浸淫”,使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加强君主专制,故A正确;雍正帝设军机处,加强了君主专制,属于“雄主之布划”,故B错误;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属于“雄主之布划”,故C错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属于“雄主之布划”,故D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教义之浸淫”指思想的影响,从选项中找出属于思想方面的措施即可。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裂天下都会而为之郡邑(县),废侯卫为郡守县令,郡邑(县)、郡守县令是秦朝郡县制和地方官制,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是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所以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8.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C.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D.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黄宗羲强调天子虽传子不传贤,但是宰相可以传贤不传子来弥补天子的缺憾,因此和体现出的是一种官僚机构对专制主义的补充,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黄宗羲并没有反-5-对王位继承,而是通过官僚体制来补充;B选项错误,材料中反对废除宰相以完善官僚体制;C选项与史实不符,晚清并没有恢复宰相制度。9.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专制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明朝为加强皇权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因此从秦汉到明清,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就是专制主义不断强化,故B正确;A项太笼统,不能准确反映材料,排除;C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0.北宋旧制,凡往告状者,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故包拯权知开封府时规定,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这一做法有利于A.提高行政效率B.改变三冗局面C.精简司法机构D.根除官吏贪腐【答案】A【解析】旧的司法制度中间经过了数个环节,新的司法制度规定“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免除中间不必要环节,提高了司法办事效率,故A项正确;材料中是司法措施,显然不会改变北宋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的作用不是精简司法机构,是提高办事效率,故C项错误;这一措施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官吏的贪污腐败,故D项错误。-6-11.据《旧唐书•韦温传》载,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任用盐铁判官姚勗(姚勗,唐朝名相姚崇五世孙,又写作“姚勖”。编者注)权知职方员外郎,制出,尚书右丞韦温执奏任用不当,文宗令中使宣谕韦温奉诏,韦温坚决不奉诏书,文宗只得改任勗检校礼部郎中。这反映出唐代A.政令执行机关对决策的监督B.决策中枢系统的相互牵制C.政令执行机关向决策机关转化D.君权在决策机制中的日益弱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唐代,作为政令执行机关的尚书右丞韦温坚决不奉诏书,最后迫使皇帝唐文宗改任姚勗的官职,恰恰说明了政令执行机关对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决策的监督,A项正确,B项中的“相互”不符合材料;宰相级的韦温行使谏诤权力,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制约、牵制,不能说君权旁落、“日益弱化”,更不能说是职能“转化”,C、D两项均错。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政治制度12.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目的时间“宋代”。宋代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从“钱、权、兵”等方面削弱地方与中央官制,所以甲、乙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丙说的“中书省”“行省”是元代的;丁说的“军机房”是清朝的。故选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初的集权措施、分权措施(枢密院)。-7-13.藏独势力企图分裂西藏,2008年3月,在西藏、四川等地制造暴力事件,在国外存在着或盲目同情或支持藏独的一小部分人。面对这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事实进行反驳()①从元朝设宣政院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实施的有效管理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了西藏,并奉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治理西藏③积极培养藏族民族干部并对西藏进行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促使西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藏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家做主()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元朝设宣政院,意味着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实施有效管理,故①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从大局考虑,采取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正确决策,并奉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治理西藏,所以②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决策积极培养藏族民族干部并对西藏进行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促使西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③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藏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家做主也符合事实,故④对。故选择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宣政院;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4.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即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即体现废除分封制,A项正确。B项宗法制,材料无从涉及。C、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废分封,行郡县”1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从秦朝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秦朝在全国废分封行郡县B.汉朝的内外朝制度C.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清初的军国大
本文标题:湖北省黄石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