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1-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若有的学科不需要涂卡的,要将选择题答案写在指定的表格内,便于批改。3.考试结束后,请将Ⅰ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人体内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的反应发生于外界环境中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2.下列稳态失调与相应疾病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D.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水肿B.血浆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D.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B.突触后膜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2-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必然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5.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6.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7.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向小肠注入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于这一结果,科学的解释是()A.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B.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C.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D.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8.下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B.激素③可作用于多种器官C.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减少D.幼年时激素②和③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9.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渗透压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B.饮水不足会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C.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D.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10.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3-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11.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而裂解靶细胞的,所以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B.被蛇咬伤要迅速注入抗蛇毒血清,其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C.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可以发生在特异性免疫中12.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13.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属于一种遗传病B.艾滋病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C.HIV只能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所以患者体内无HIV抗体D.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都不会感染艾滋病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达尔文通过大量科学实验首先发现并命名了生长素B.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C.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对细胞分裂的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D.植物激素通过影响植物基因组的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1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导致植株增高B.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黄瓜果实的脱落C.胚芽鞘尖端产生的乙烯利会导致尖端下段生长D.外源生长素可使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发育为无子番茄1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吲哚乙酸引起的B.植物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生长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4-D.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获得四倍体番茄17.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D.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18.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19.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20.有一种蜱生活在牛的体表。当它用螯肢刺破牛皮肤吸食甲牛的血液(其中含血孢子虫)以后,再吸食乙牛的血液时,使乙牛也得了血孢子虫病。蜱与牛的关系和血孢子虫与牛的关系分别是()A.互利共生和寄生B.寄生和寄生C.捕食与寄生D.捕食与互利共生21.关于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裸岩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都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C.演替就是一个物种被另一个物种代替的过程D.人类对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2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人类的许多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B.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D.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23.关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5-A.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B.各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乙烯能促进果实的发育24.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绿篦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篦定期修剪,目的是()A.抑制侧芽生长B.抑制其开花结果C.抑制向光性D.促进侧芽生长25.如图所示,关于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c点之后,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量,灭鼠后应使鼠的数量降至b点D.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K值为200,捕鱼后应使鱼的数量降至c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26.(20分,注:1到5小题每空一分,6,7题每空二分)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用字母表示)。A.性激素B.载体蛋白C.神经递质D.抗体E.呼吸酶F.血红蛋白(2)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时,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6-(3)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可与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这种疾病属于。(4)在神经系统中,_______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_______是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最高级中枢.(5)在受困人员长期没有饮水的情况下,感觉口渴,体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垂体,使其释放_______,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为_______,通过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6)若⑥过程表示某种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则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毒第一次侵入一定会导致免疫能力增强吗?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机体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免疫对它消灭。(7)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27.(18分,每空二分)病毒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_____________细胞的处理和传递,刺激T细胞,T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细胞在抗原刺激和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细胞。(2)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免疫系统的T细胞,引起___________综合征。科学家将病毒群引诱到“陷阱细胞”中,使其无法繁殖,选择人类成熟的红细胞制备“陷阱细胞”,从结构角度看其原因是成熟的红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CD4分子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能的成分是_________。设计“陷阱细胞”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将外源CD4基因导入早期红细胞中。(3)另外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是:一种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AZT的药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艾滋病病毒RNA的___________过程,从而达到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28.(12分,除第一题外每空二分)为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补充相关内容:材料和用具:同种、发育状态相近的健康兔子若干,适宜浓度的放射性碘溶液,蒸馏水,无放射性促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甲状腺激素,注射器若干等。(1)实验原理:碘是合成________激素的原料;________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7-(2)在材料和用具的选择上存在一个明显不妥之处,请指出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实验步骤中,应先给各组兔子注射适量且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并测定各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再分别给各组兔子注射适量且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果:2d后,分别测定不同组别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与对照组相比,应该是
本文标题: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