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1-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全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吕思勉说“以贵族食于人,可以攘族而居。平民食人,必逐田亩散处。贵放治人,其抟给不容涣散,平民治于人,于统系无所知”,故西周时期“宗法盖仅贵族有之”。据此可知A.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B.小农经济不利于宗族体系的形成C.平民阶层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D.宗族的贵族化导致社会等级森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宗法盖仅贵族有之”信息说明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体系的发展,故B项错误;宗法观念渗透整个社会,故C项错误;社会等级森严与宗族贵族化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2.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遭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A.完善中央官制B.加强君主专权C.决策更加科学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三省六部制中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之间有牵制作用,可以加强君主专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发展趋势就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演变趋势就是皇权(君权)越来越强,相-2-权越来越弱,直至明太祖废除丞相。因此选择B项。3.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A.理性地把握人欲与天理的关系B.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C.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D.顺应时代要求构建资产阶级新思想【答案】A【解析】不符合史实,清代没有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三个思想家指出人是存在欲望的,唐甄认为人欲是人之常情,只要能够选择正确的人欲就是君子;陈确认为正当处理人欲就是理;费密认为人欲既不能放纵也不能严禁,所以他们的主张的共同点是理性正确的把握人欲和社会的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将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观点是关于理学,没有表现出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故D项错误。点睛: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的观点对传统儒学的批判有之,但毕竟继承为主,所以容易排除BD,而C属于无关项。4.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直到今天,各地还有所谓的“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A.是由于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的特殊现象B.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C.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聚集众多高水平手工业工匠D.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答案】B【解析】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我国古代手工业市场相对狭小,为了维护手工业者的脆弱的利益,所以被迫采取顽固的传习传统,故选B。市场狭小不等于完全没有市场,排除A。材料反映官府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没有现官营手工业的信息,排除C;由于技术工艺的传承是封闭的,往往导致失传,反而不利于商业技术的提高,从而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排除D。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引入中国。但洋务运动却以“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制度引上了畸形发展之路,直至清王朝覆灭,清政-3-府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其主要原因是A.顽固势力破坏专利制度B.西方专利制度不适合中国C.洋务企业实行垄断经营D.自然经济对专利制度践行的阻碍【答案】C【解析】材料“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实际是洋务企业实行垄断经营,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顽固势力破坏专利制度的信息,排除A;专利制度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维护良性竞争,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经济对专利制度践行的阻碍的信息,排除D。故选C。点睛:在引进西方专利制度方面,洋务派由出于维护洋务企业的私利,没有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所以洋务派不仅未有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也是有限的。6.激进民主派致力于以观念变革为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理想、民主价值等新理念,在文化借鉴上,则隐去了纵向的民族传统继承,而专事横向的外国文化移植。激进民主派的这些观念A.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明B.找到了正确的救国道路C.超越了西方的思想规范D.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答案】D【解析】材料“隐去了纵向的民族传统继承”,并非抛弃中国的传统文明,排除A;由材料“致力于以观念变革”和“专事横向的外国文化移植”,说明激进民主派照搬外国文化,没有把学习西方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排除BC。激进民主派没有看到中国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只是片面学习西方文化,故选D。7.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答案】D-4-【解析】从1938年开始,日本以所谓放弃领事裁判权(即治外法权)和交还租界(这两项为当时废约的主要内容)来诱降重庆国民政府,主要对象是领导人蒋介石和汪精卫。在诱降汪精卫集团时,日本妄言要“援助中国从东亚的半殖民地地位中逐步解放出来,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它还嘲笑中国没有平等地位,被西方国家“不是当做一个盟国,而是当做一个工具使用。”,故A项错误;英美的外交不收日本的引领,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故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中国正在遭受外来侵略,国际地位并不高,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38年和1940年可以看出,受抗日战争形势影响,日本为了更好的侵华,改变了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态度,而1940年随着抗战形势的推进,英美为了保障在华利益,改变对中国的态度,故D项正确。8.某个时期,我国的分配制度实行“四马分肥”的办法,即把利润分为国家征收的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资本家股息红利四部分。这反映了A.国家资本主义政策B.统购统销的实施C.工人积极性的提高D.公私合营的完成【答案】A【解析】据材料“四马分肥”、“资本家股息红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此类办法,这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故A选项正确;统购统销,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故B选项错误;“资本家股息红利”与工人积极性的提高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公私合营的完成,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重点是理解“国家资本主义”这一概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有定义称:“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为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路”。9.古雅典官员任职期间,“任何公民都可因他行为不敬或侵占公款、叛国,共谋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而启动一种‘指控程序’来反对他,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刑。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这说明古雅典A.对政治权力实行严格的制约B.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构-5-C.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D.司法审判程序缺乏合理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信息说明雅典对权力制约比较明显,故A项正确;公民大会不是司法机构,故B项错误;贪污腐败,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司法和理性,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特点10.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国会遇到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这反映了美国A.联邦政府遵循分权制衡原则B.宪法修订具有法律依据C.州议会与国会权力均等D.国会内部存在权力制约【答案】B【解析】【详解】分权制衡只要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关系,题干没有体现,排除A;由材料“国会遇到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可知美国宪法修订具有法律依据,B正确;由材料“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可见州议会不能自主决定修正宪法,排除C;题干主旨是宪法的修正而非国会权力制约,排除D。故选B。11.苏联市场上大多数商品,都是禁止或限制私人携带出口的,所以在海关出口目录上,详细规定各类消费品的出境携带种类和数量,但对进口奢侈品(香烟、酒、化妆品)进行补贴。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鼓励发展民用工业的结果B.工业化进程中畸形的经济结构C.苏联综合国力长期落后于欧美D.经济领域长期存在的冷战意识【答案】B-6-【解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结果形成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故选A。政府鼓励发展民用工业的结果不符合苏联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排除A;苏联综合国力一度与美相当,排除C;冷战指除直接军事交战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材料无法体现冷战的信息,排除D。12.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具有相同的方向性,都是由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不是由任何个人或国家靠理性设计出来的,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的,因为科技和资本是一种比现代化和全球化更本质的存在。下列最符合题意的是A.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相互促进B.科技和资本是现代化和全球化核心因素C.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完全一致的D.科技革命是理代化和全球化有效催化剂【答案】B【解析】由“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的,因为科技和资本是一种比现代化和全球化更本质的存在”可以分析出科技和资本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核心,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与“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具有相同的方向性”不符;C项说法本身是错误;D项说法错误,与“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的”不符。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有为的“经世之学”是以托古改制为形式的,“是对儒家经典意义的延伸而非否定。西方的影响使他的经解绝对的非正统’,但绝不是‘非儒”’。这种既不抛弃传统又在器物层面上实行西化的要求决定了康有为不得不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来重新解释传统的儒家经典,以使传统的儒学适应现实的需要。……(康有为)在潜意识上无疑还是“蕴含着对西方近代文明深刻的疑忌,强烈的不满乃至发自内心的痛恶”。可以认为,康有为的思想反映了在“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试图挽救“中国思想之没落”,并努力“种下新思想的种子”这样一种挽救民族危亡的举动的必然产物。——摘编自郑军《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维新变法理论的构建》材料二: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7-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思想所体现的“时代矛盾”,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由此说明应如何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答案】(1)托古改制
本文标题: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