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戊戌变法的酝酿活动,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早期改良思想和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思想基础。2.公车上书和成立强学会标志着维新运动的兴起。3.梁启超主编《时务报》为戊戌变法提供了舆论准备。对应学生用书P91清单一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早期改良思潮与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早期改良思潮(1)形成原因:①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②继承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3)主要目的: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4)基本主张:①经济方面: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②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5)历史影响: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深化认知]早期改良思想,明显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和洋务派划清了界限,也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变法思想萌发:青年时期,开始关心国家命运,留意西学;后来,萌发变法思想。(2)上书变法:1888年,在北京第一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3)变法理论:①“三世说”: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2(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②代表作:在学生梁启超等人的协助下,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变法理论。[深化认知]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宣传的过程中,为减少改革的阻力,与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说明了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深刻,但也反映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阶级特点,使得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清单二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2.宣传活动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3.强学会(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人在北京成立,后又在上海成立上海强学会。(2)性质:维新派的政治团体。(3)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4)结果:1896年初,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上海强学会解散。[深化认知]公车上书打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清单三戊戌变法的舆论准备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对维新思想的传播(1)活动:担任《时务报》主笔;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2)主张:①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②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③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④大力发展近代工业。(3)影响: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32.维新思想的推广(1)谭嗣同:①活动:著成《仁学》。②影响: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开展。(2)严复:①活动:创办《国闻报》,介绍《天演论》。②主张: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主张。3.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1)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作用。(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3)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深化认知]谭嗣同及其著作《仁学》,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发出了维新变法的时代最强音。对应学生用书P92探究点一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史料探究]材料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1)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答案]“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材料二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的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2)据材料二分析康梁维新思想产生的影响。[答案]开启了民智,解放了思想,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维新变法局面逐渐形成。[结论形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与利弊1.特点把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2.利弊(1)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有利4于人们的接受。(2)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不利于改革的持续与深入。探究点二资产阶级维新派各代表政治主张的异同[史料探究]材料人人性善,尧舜亦不过性善,故尧舜与人人平等相同。此乃孟子明人人当自立,人人皆平等。——康有为《孟子微》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矫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严复(1)根据材料,分析概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政治主张的特点。[答案]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变法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指出三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点,并分析历史背景。[答案]共同点:向西方学习,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历史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剧;世界进步潮流的影响。[结论形成]康有为、梁启超与严复的思想主张代表作思想主张特点影响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孔子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被梁启超称为“火山大喷发”梁启超《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宣扬“民权论”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严复《天演论》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借进化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5对应学生用书P9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这说明王韬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学习制度,改革强国C.武装暴力,革命救国D.实业救国,商战富国解析:选B根据材料“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可知,王韬认为洋务派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就使清王朝走向独立自强道路的愿望属于舍本逐末和无法实现的愿望,其引申主张即力主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2.“不简单的抛弃传统,而以西方近代精神重新解释传统,努力实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里评价的是()A.魏源B.林则徐C.康有为D.陈独秀解析:选C根据所学,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用儒家思想来阐释变法主张,向资产阶级政体转变,故C项正确。3.“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材料中先生的政治主张是()A.主张民主共和B.提倡民主科学C.主张君主立宪D.倡导中体西用解析:选C材料中“非徒感今上之恩”“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表明主张君主立宪制,而“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也符合康有为的思想,故C项正确。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解析:选D梁启超主张“伸民权”“设议院”,通过文章唤起国人变法维新和救亡图存的意识,D项正确;“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旨,A项错误;“民主共和,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B项错误;“托古改制,变革维新”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C项错误。65.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该历史现象应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解析:选B维新变法时期向西方学习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正确。6.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关键是()A.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B.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解析:选A本题可以从“公车上书”的性质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判断出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与国人办报高潮相遇相逢。1896年,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它事实上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报刊。以下均摘自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性文章: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对中国之法)所(做)改造。因此,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论不变法之害》西人之侮我甚矣!西人之将灭人国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章,日日言其国政之败坏,纲纪之紊乱,官吏之苛黩。其将灭人种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章,日日言其种族之犷悍,教化之废坠,风俗之糜烂……——《论中国之将强》今之言变法者,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固然矣。却是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即举一国之民而智焉,而力焉,则必无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君权”之下的民意之伸,“固非泰西之所得专,亦非震旦(中国)之所得避”。——《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梁启超维新论说的主要内容。(8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在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6分)7解析:第(1)问,根据所给四则材料分别概括出梁启超维新论的四个主要观点,如第一则材料中“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即在强调变法的重要性;第二则材料则强调了民族危机的加剧,呼吁进行政治改革等。第(2)问,《时务报》的影响主要从其对于维新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的启蒙及维新运动的开展角度分析,此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当时有效发挥舆论工具的功能。答案:(1)内容:阐述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痛陈列强灭亡中国的危机,呼吁政治改革;批判洋务派不知“本原”的变法,强调变法之本在变体制;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2)作用:宣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成为人们了解维新思想的窗口;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开展;动员了一部分参与变法的社会力量,彰显了传媒的力量,有效发挥了其充当舆论工具的功能。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梁启超全集》材料二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文为本的。考证当时皇上以及都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账,证明5月2日那天肯定没有出现过一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