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节地质灾害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1.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2.能够通过区域分布图,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区域。【区域认知】3.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说明地质灾害的变化过程。【综合思维】4.正确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地震灾害1.定义: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2.地震构造(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2)弧线DE为等震线:是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3)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4)烈度①定义: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②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3.分布2(1)世界易发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2)我国: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4.危害(1)房屋倒塌,破坏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微思考]为什么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提示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所以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多地震。知识清单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定义: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2)条件: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3)分布: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4)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2.泥石流(1)定义: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地震的类型类型形成原因构造地震岩层断裂或错位3火山地震火山喷发陷落地震地下岩洞或矿井塌陷诱发地震水库蓄水、油田注水人工地震核爆炸、炸药爆破“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提示地震好比炸弹爆炸,震级好比是炸弹的爆炸力(炸药量),炸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好比炸弹爆炸后的杀伤力,离爆炸点近,地面物体破坏程度就严重些,离得远就轻微些,甚至无影响。受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多个因素影响,各地因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野外如何防止遭遇泥石流1.下雨时不要在沟谷中停留或行走。2.一旦听到连续不断雷鸣般的响声,应立即向两侧山坡上转移。3.在穿越沟谷时,应先观察,确定安全后方可穿越。4.提前掌握当地气象趋势及灾害预报。任务清单一地震灾害情境探究[情境]北京时间2016年2月6日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6.7千米。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两颗原子弹,台湾岛多地震感明显。这起强震造成高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严重,台湾领导人痛斥地震造成伤亡的主因是“人祸”而非天灾。下图示意此次地震震中位置。请小组合作探究:4[探究]此次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并说明造成高雄人员严重伤亡的“人祸”。提示特点:震级高,释放能量大;震中离城市近,破坏性大;正值夜间,突发性强,人员伤亡严重。“人祸”有:建筑物抗震标准低,安全性差;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差,缺乏自救能力;防灾救灾体系不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善。素养凝练1.震级和烈度的对比分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震级烈度分类依据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2.地震的成因及分布3.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分布5素养应用例1:(区域认知)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显示了某年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⑥位于哪条地震带上?提示印度洋、亚欧、美洲板块;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任务清单二滑坡和泥石流情境探究[情境]读我国山区道路两侧常见的工程图片,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探究]该工程预防的是哪类主要地质灾害?该类型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诱发因素?提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滑坡。主要诱发因素:地震,强降雨和融雪,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矿山开采等)。素养凝练1.滑坡与泥石流的区分方法相同点不同点(1)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2)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3)人类活动可诱使其发生;(4)破坏力极强(1)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泥石流是松散物,体积小;(2)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2.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分布和特点63.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素养应用例2:(人地协调观)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东川小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铜矿。由于木炭是古代冶铜的主要燃料,流域内本来十分茂密的原始森林遭到长期的毁灭性破坏。到20世纪50年代,小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仅有3%,在大约2000平方千米的流域面积内,发育有较大的泥石流沟107条,泥石流活动十分频繁,小江流域也因此被人戏称为“泥石流王国”。简析云南省小江流域成为“泥石流王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自然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松散物质多;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地形起伏大。人为原因:过度开矿破坏山体;破坏植被导致森林覆盖率低。课堂小结核心要点71.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2.说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3.说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4.理解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课堂学业达标下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震中位于图中()A.a处B.b处C.c处D.d处2.d处称为()A.震源B.震中C.震级D.烈度解析图中d处为地震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为震源。地面在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答案1.C2.A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回答3~4题。3.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干旱B.寒潮C.沙尘暴D.滑坡4.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B.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育程度高8C.地形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D.植被破坏不是造成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解析第3题,图中有滑坡体和滑动面,所以该自然灾害最可能为滑坡。第4题,滑坡一般发生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滑坡的重要诱发性因素之一。答案3.D4.C5.图a为2001~200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单位:次)。图b为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图a图b(1)简述云南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2)指出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形成机制。解析第(1)题,根据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可知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西部多、东部少。第(2)题,根据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可知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在6~8月份,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6~8月份,受夏季风影响,云南省多暴雨,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地形起伏大,致使滑坡、泥石流多发。答案(1)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总趋势是西多东少(或西北多,东南少)。(2)6~8月份。暴雨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一个动力条件、诱发因素;6~8月份,受夏季风9影响,云南省多暴雨,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地形起伏大,致使滑坡泥石流多发。课后素养提升合格考——大显身手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年8月8日21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5.1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827米,此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却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据此完成1~2题。1.下列信息能够解释“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①房屋抗震性能较好②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③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④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A.地球内部结构B.大气物质组成C.水圈能量来源D.地震发生规律解析第1题,①②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③④会加重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故A正确,B、C、D错误。第2题,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情况,人们将地球划分为三大同心圈层,因此它可以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故A正确,B、C错误。地震发生规律和板块运动有关,不能用地震波来探测,故D错误。答案1.A2.A下图为我国西南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图。读图回答下题。103.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山地坡向B.断层发育C.海拔D.聚落分布解析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当地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有关,图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位于断层线上,B项正确。答案B下图为“2016年9月某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A.滑坡和泥石流B.地震和滑坡C.火山和泥石流D.地震和火山5.甲、乙、丙三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C.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D.山地地形,坡度大,地势起伏大解析第4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图中地质灾害气象等级最高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处和台湾山脉处,因此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第5题,甲、乙、丙11分别位于武夷山、雪峰山、南岭附近,三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为山地地形,坡度大,地势起伏大。答案4.A5.D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6~7题。6.上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C.水位上升D.水位稳定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降水与滑坡发生次数呈正相关,且滑坡发生最多的季节为夏季,故滑坡多发的诱因是夏季降水多。第7题,修建三峡水库后,由于水库库岸水位比修建水库前涨幅增大,对滑坡的发生起到润滑作用,因此发生滑坡的概率增大。答案6.B7.C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8~9题。8.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降水集中,多暴雨12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9.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A.地震B.泥石流C.滑坡D.塌方解析第8题,气温日较差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第9题,植被破坏后,地面因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答案8.D9.B过去我国“小震成灾,小震大灾”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据此完成第10题。10.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小震大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①余震次数较多②防震意识较差③建筑质量较差④人口较为密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人口相对稀疏,但是建筑物牢固度较差,防震意识较差,导致地震灾情较重。答案B11.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由图可知,丁区域远离断裂带,地震破坏程度最弱,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重建城市最安全。13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含1道附加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二节 地质灾害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4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