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43讲明治维新·戊戌变法[课程内容]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一、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国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危机:黑船事件,民族危机加深。(3)独立改革派形成:武装倒幕运动的成功;成立新政府。2.措施(1)政治:废藩置县;宣布“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2)经济:确立新兴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3)文化教育: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思想解放;社会生活西化。(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建立现代军队。3.评价(1)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和民族国家的统一。(2)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3)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4)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社会生活面貌发生深刻变化。(5)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二、戊戌变法1.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2(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①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②康梁维新思想:主张包括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宣传方式上是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2.百日维新(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3)主要内容①政治:鼓励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②经济:提倡和奖励私人投资设厂,修筑铁路,开采矿产。③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④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4)结果:失败①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②原因: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5)历史影响①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一、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的原因1.改革是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不成熟的条件下发生的。2.日本的资产阶级尚未完全从其他阶级中分离出来,因此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比较软弱的。替代资产阶级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是中下级武士,他们身上还留有深深的封建烙印。3.中下级武士继承武士道式的军国主义精神,具有较浓厚的封建军事性。二、从日本明治维新中得到的启示1.顺应历史潮流;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综合国力。3.要重视教育和引进先进技术。4.学习西方时,要有选择性,不可盲目西化。三、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1.进步性(1)经济方面: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日本经济的近代化,日本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2)政治方面:1889年,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3)文化方面: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4)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近代化军队,军事实力得到增强,为摆脱民族危机创造了条件。(5)对外方面: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并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国家行列。2.局限性(1)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2)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失败的原因1.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1)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维新派要求发展资本主义,逐步实行君主立宪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2)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抨击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镇压。(2)主观原因: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群众;维新派急于求成,没有全盘考虑,措施失当。(3)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软弱无力。4五、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的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封建统治相对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领导力量倒幕派(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建立倒幕基地,武装倒幕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具体措施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并大力推行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书,但各地官僚阳奉阴违国际环境发生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发生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视角1反思应对外来文明入侵的改革的经验教训例题1(2015·江苏单科,24A)“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回答:5(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根据材料信息“太政官发布……布告”“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概括。试答:(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从材料一“趋之若鹜”地追求所谓时尚到材料二对西方文明的理性对待,可以总结出态度上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原因要结合近代日本的国际、国内形势作答。试答:(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这一错误的实质即是只学习西方文明之虚表,而未学习西方文明之内涵。试答: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视角2关注社会治安的改革例题2(2018·全国Ⅰ卷,45)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6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据材料“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近代湖南治安尤难”“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创设了湖南保卫局”等信息分别归纳。试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据材料“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可得出受西方、日本的影响;根据材料“保卫局由官商合办”可以得出官商合办;根据材料中涉及的湖南保卫局的职责及其机构设置可以得出,它属于专门的警察机构,并且管理规范化。试答:答案(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5·上海高考)1868年日本改元“明治”推行新政,新政的首要举措是()A.展开“修约运动”B.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C.实行“殖产兴业”政策D.推行教育改革答案B解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后展开的“修约运动”并非新政的首要举措,故A项错误;新政的首要举措是废藩置县,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故B项正确;C、D两项都是新政的重要举措,但不是首要举措,故C、D项错误。72.(2015·北京高考)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孝忠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答案D解析根据时间“1880年”判断属于明治维新时期。再结合“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分析,该指令的目的是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臣民,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3.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答案D解析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19世纪80年代,明治政府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故D说法正确。4.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答案B解析题干认为日本的成功崛起、在二战中的失败都与明治维新息息相关,这与明治维新对日本发展的双重影响是分不开的,只有B项体现了这一点。5.恩格斯曾说:“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但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的瓦解。”下列史实与恩格斯预言无关的是()A.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8B.战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显著发展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中国面临着由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答案B解析A、C、D三项都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而B项错在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上,此时的民族工业仅是“初步”发展。6.(2018·广州高二检测)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策略在于()A.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B.动员士大夫阶层参加变法C.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D.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答案D解析康有为维新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性质,而传统思想属于封建思想。正由于两者矛盾,且“孔圣人”的儒
本文标题:(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宗教改革 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6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