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合格演练测评(八)(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正确率:__________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A.温带草原带B.热带C.广东省D.湿润地区解析:其中ABD都是自然划分指标,界线有过渡地带,不明确,只有C选项的行政区是人为划分指标,有明确边界。答案:C2.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A.珠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干旱地区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中纬度地区、亚欧大陆、华北平原D.非洲、兰州市、湿润地区解析:其中A选项的划分指标有河流特征和降水量;B选项的三个区域的划分指标为地形;C选项的划分指标有纬度和地形;D选项的划分指标有人为指标和降水量。答案:B3.下图中可以表达出区域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2-D.过渡性解析:据图可知,可以按降水量的多少,把中国的部分区域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各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差异较大。答案:B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的比较,叙述错误的是()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商品率高C.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水田耕作,粮食商品率高于松嫩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嫩平原发达解析: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多地少,粮食商品率低于松嫩平原。答案:C5.如图所示,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四区域的农业生产不同。四地的农业生产类型组合正确的是()A.①——绿洲农业②——河谷农业③——灌溉农业④——水田农业B.①——河谷农业②——绿洲农业③——水田农业④——灌溉农业C.①——绿洲农业②——河谷农业③——水田农业④——旱作农业D.①——灌溉农业②——旱作农业③——河谷农业④——水田农业解析:农业生产受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是水田农业,北方地区为旱作农业,西北地区主要为绿洲农业,青藏地区是河谷农业。答案:C6.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不匹配的是()A.天津的石油化学工业与淡水资源B.海南岛的橡胶种植与气候资源-3-C.江南的茶园与土壤资源D.小兴安岭的木材加工业与森林资源解析:石油化学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工业,天津的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有关。答案:A诗词、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如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②“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③“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④“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7~8题。7.能反映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8.形成④中“山南”“山北”农业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土壤B.气候C.光照D.地形解析:第7题,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②为华北平原,③为西北地区,④为秦岭。第8题,“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明该地为秦岭,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为水田农业,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为旱作农业。答案:7.C8.B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9~11题。9.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10.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B.B—C—AC.C—A—BD.B—A—C11.适于中部地带发展的方向是()-4-A.大力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B.重点开发长江上游地区的能源和矿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建设成为我国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农牧渔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D.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金融业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增加,说明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第10题,由图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图中C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图中B点)。第11题,发挥中部地区能源和资源丰富的优势。答案:9.B10.C11.C读“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盆地示意图”,完成12~15题。12.两区域的共同特点是()A.等级相同B.划分指标单一C.有明确界线D.占有一定空间13.成都和拉萨纬度相近,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地形C.水源D.土壤14.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当地为保障农业高产稳产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完善水利设施B.发展立体农业C.调整作物品种D.扩大播种面积15.最能体现拉萨地域文化特色的是()A.青稞B.窑洞C.布达拉宫D.孔雀舞解析:第12题,西藏自治区是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四川盆地是地形区,边界具有过渡性,没有明确的边界;行政区和地形区划分指标不相同,等级无法比较,两区域都是地表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占有一定空间。第13题,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两地区地形不同导致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第14题,成都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为保障农业高产稳产必须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旱灾害。第15题,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藏传佛教主要盛行于我国西藏及南亚地区,因此最能体现拉萨地域文化特色的是布达拉宫。青稞是青藏高原的作物,窑洞是黄-5-土高原的建筑,孔雀舞体现了云南的风土人情。答案:12.D13.B14.A15.C读某区域示意图(下图),完成16~17题。16.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有明确的边界C.地形是四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D.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17.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植被生长茂盛解析:第1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于均质区;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第17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光照、热量都比较充足;乙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少,季节变化也小;丙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生长茂盛。答案:16.D17.D富士康项目的成功引进,标志着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幅提升。富士康的入驻,已相继引来30余家配套企业的跟进。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与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第18题。-6-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18.图中箭头表示制造业近几年的迁移方向,则A地区可向B地区提供()A.资金和技术B.劳动力C.工业产品和市场D.资源和能源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人均收入水平高,工业化水平高,属于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B地区人均收入和工业化水平均较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为经济较落后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答案:A下图为“我国自然地理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9~21题。19.①区自然景观与③区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热量C.水分D.光照20.④区主要地理特征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B.河流流量大,结冰期长C.典型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土壤肥沃,以旱地为主21.与其他三个区相比较,②区最具优势的新能源是()A.太阳能B.潮汐能C.水能D.核能解析:第19题,①区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③区为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以森林为主,影响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水分,降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自然景观森林—草原—荒漠。第20题,④区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河流流量大,没有结冰期;典型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为酸性土壤,原生土壤肥力不高,以水田为主。第21题,②区位于青藏高寒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与其他三个区相比较,②区最具优势的新能源是太阳能。答案:19.C20.A21.A下图为江苏某市1994—2008年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7-22.该市()A.第一产业产值持续减小B.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D.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扩大23.该市2008年人地关系特征可概括为()A.低水平协调B.初显不协调C.严重不协调D.高水平协调解析:第22题,读图可知,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在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在上升;第一产业比重在降低,但如果GDP总量在不断增大,第一产业产值并不一定会减小;第三产业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略有起伏;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的变化较为复杂,并不是同一种趋势。第23题,读图可知,2008年该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于60%,工业比重过高形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人地关系呈现严重不协调。答案:22.B23.C一般说来,区域的发展要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地理要素的影响。区域自身的发展一般包括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据此,完成24~25题。24.当区域发展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初期阶段时()A.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B.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C.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25.当区域经济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之后,成为区域发展主导力量的是()A.先进的科技B.发达的交通C.丰富的资源D.充足的劳动力解析:第24题,初期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比重小,处于起步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第25题,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不是走向衰退,而是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答案:24.C25.A-8-二、非选择题26.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的。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阶段一影响村落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从阶段二到阶段三,影响城市区域空间形态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2)阶段二化学工业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出理由。(3)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阶段三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请举例说明。(至少说四点)(4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河流、各种交通方式可知。第(2)题,开放性问题。化学工业从环境角度考虑,应该在河流下游、盛行风下风向;从企业生产(成本)考虑,应该接近原料、市场、交通等。第(3)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等都要达到生态、经济双重可持续发展。答案:(1)水源交通(2)答案一:不合理。位于河流的上游,水污染严重;位于夏季东南风的上风向,大气污染严重。答案二:合理。靠近煤矿,原料丰富;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公路,交通便利。(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等新兴工业,减小机械、化学等传统工业的规模;搬迁不合理的钢铁、化学等工业,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保护环境;发展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不合理的铁路线,使铁路在城市外缘通过,减少对城市噪音和大气污染;重视科技,发展教育。27.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发展,1903
本文标题:2019-2020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八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合格演练测评(八)(含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8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