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历史试题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梭伦改革时正当我国的A.商朝末期B.西周末期C.春秋末期D.战国末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涉及的时间可知,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594年,处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年限段之间,故C项正确;商朝处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之间,西周处于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之间,战国处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之间,故A、B、D项错误。【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历史事件历史朝代的具体时间,对记忆能力要求比较高。2.下列改革措施中,不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C.组建陪审法庭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答案】B【解析】-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明显不是梭伦改革的内容,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是伯利克里的做法。梭伦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按照财产等级划分公民等级,组建陪审法庭,A、C、D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概况【名师点睛】梭伦改革内容:①实行财产等级制度;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③建立四百人会议;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⑤废除债奴制等。3.关于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B.城邦独立自主,赋予了古希腊“多中心”的特点C.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D.城邦之间以平原植被与河流为自然边界【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古希腊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古希腊城邦独立自主,形成了“多中心”,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有代表性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希腊城邦以山川海洋为自然边界,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希腊城邦的特点,再仔细分析各个选项,抓住希腊城邦以山川海洋为自然边界的知识点,即可找出说法错误的选项。4.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3-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③雅典人从商贸中赚取了厚的利润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沿岸经商,不包含大西洋,故①错误;雅典部分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故②正确;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故③正确;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奴隶劳动,故④错误。故②③组合正确,故选B。5.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是()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B.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的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并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故B项正确;梭伦改革的特点有一个就是中庸的,并没有过多的限制贵族财产的发展,故A项错误;CD项材料中没体现,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6.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4-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答案】B【解析】“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这体现了梭伦在改革者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措施带有折中色彩。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该材料涉及到商鞅改革的措施有①废井田②奖励耕织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统一度量衡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开阡陌封疆”可知①废井田,符合材料内容;“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可知③废分封,行县制符合材料内容;“平斗桶权衡丈尺”可知④统一度量衡符合材料内容;故C项正确;②奖励耕织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B和D项错误。【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有效的提取关键信息开阡陌封疆等,结合选项做出判断。8.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有利于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②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5-③打击了贵族的特权④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贵族官位世袭的特权,为新兴地主阶级入仕为官开辟了道路,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奖励军功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和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可知①②③④项的表述均符合要求,故B项正确,A、C和D项片面可排除。【点睛】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影响。9.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这主要说明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提取材料信息,“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体现的是商鞅因为取信于民而使改革顺利进行。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考点:选修一中外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6-10.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商鞅变法作用的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商鞅变法之所以成为一次彻底的改革,并促进秦国社会的进步,主要是因为适应封建经济发展的封建制度的确立。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意义11.下列对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的表述,错误的是A.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B.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C.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D.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答案】C【解析】商鞅变法侵犯了秦国贵族的利益,遭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史实,故答案为C项。当时的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本题的解答可以首先找出与史实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7-12.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井田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详解】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社会过度的决定性因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即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故A项正确;B和D项属于政治层面不是决定性因素,可以排除;C项是土地私有带来的结果,可以排除。13.“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B.推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D.迁都洛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农民由于失去土地而被迫迁移成为流民严重社会问题,为了改变此种现状北魏政权实行均田制,确保了农民有地可耕和社会的安定,答案选A,BCD三项与题意要求不符。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特实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这是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变革中继“开阡陌,废井田”之后最为重要的土地制度改革,也直接决定了从北魏至唐代赋役制度的变革,即租调制。-8-14.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A.均田制B.三长制C.新租调制D.汉化政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改革措施中只有“汉化政策”在推行过程中在鲜卑族内部其实就已经存在分歧的,汉化政策其实对北魏来说是两个极端的影响,进入了封建社会,但也抹掉了鲜卑族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明的民族特色,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15.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客观二字的含义。相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来讲,孝文帝以外的因素均可视为客观背景。A、B、C都是对改革客观背景的正确表述;只有D属于主观条件,故选D。考点:孝文帝改革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角度进行分析。在政治上,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着管理先进的汉族地区的问题,需要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在经济上需要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同时也要增加政府的收入。因此冯太后和孝文帝先后进行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9-16.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使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D.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之一是北方(黄河流域的统一),故D项不是作用,而是背景,故选择D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这次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故ABC正确,排除ABC三项。17.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可知庄园是土地集中的表现,故C项正确;A项井田制得以恢复不符合历史事实,可排除;B项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不符合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事实,可以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庄园的管理者,故D项表述错误。18.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
本文标题: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4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