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后世C.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D.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3.在雅典,任何公民大会通过的法案若与现行法律相悖,或通过的时候不符合法定程序,公民可以在法律通过一年内向法庭提出诉讼,追究法案提出者以及会议主持者的责任,这被称为“违法法案指控”。这一做法表明()A.公民大会地位被破坏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追责制利于权力制约D.民主制度受到挑战4.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保证市民法适用。公元前242年,又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推动了()A.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B.罗马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缓和C.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D.罗马帝国自由民差异的消除5.1798年前后,有人士指出:(法国)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激进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制,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观点重在强调()A.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B.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适时推进C.共和国的敌人制造了社会动荡D.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发动群众6.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权。这主要基于()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B.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C.美国在两极对峙局面中处于劣势D.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7.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8.有学者认为:“中国某部法律文件规定国家机构存在一个集中权力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下面设立各个职能机构,政务院和法院都是其职能机构。”这一文件()A.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奠定基础B.规划了社会主义建设蓝图C.推动政协制度职能转变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9.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建国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的论文,请你为该同学选择适当的材料。下列选项不能够选入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收集关于中印、中缅之间谈判的有关材料B.参加万隆会议——收集有关周恩来“求同存异”讲话的材料C.参加日内瓦会议——收集有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材料D.中美关系改善——收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谈话记录10.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B.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C.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D.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11.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基本消除B.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12.“历史所能赋予的最高荣誉,莫过于和平缔造者”,这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墓志铭。尼克松在任总统期间,改善了中美关系,结束了越南战争,同苏联强调谈判代替对抗。尼克松缔造“和平”的实质是()A.美国对外战略目标的根本改变B.以和平为幌子推行霸权主义C.淡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D.实力相对下降下的战略调整13.有人说:“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的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多,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经济合作与军事冲突不可避免B.军事冲突主要是强权政治造成的结果C.人类历史必然是和平取代冲突D.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最主要的特点之一14.《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广泛使用15.秦朝“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实行垄断经营。汉初,“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变化()A.是立足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是致力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16.假如你为一部以盛唐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①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上万两白银②城市中有柜坊和邸店③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④长安城里有很多外国商人⑤市分散在城中⑥出现大量地域性的商人群体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②④17.图为宋代纸币铜版拓片。宋真宗时,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甲图),中国纸币由此始。绍兴三十年(1160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乙图)。上述材料表明()①宋代商业发达②纸币的印制权经历了从民间到官府的过程③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通用货币④宋代雕版印刷术达到较高水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8.景德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都,对于民窑烧制,明万历年间的萧近高说:“(景德镇)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主要表明()A.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B.私营手工业生产规模超过官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超越了官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生产逐渐走向商品生产化19.元丰三年,宋朝政府制定了《广州市舶条法》。此外,各个外贸港口还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政府还专门制定了蕃商犯罪决罚条。这表明宋朝()A.开始以立法手段管理商业B.加强对外贸的规范化管理C.积极维护朝贡贸易的体系D.歧视和防范外来商业人员20.明朝正德、嘉靖年间,“苏徽大贾,招贩鱼盐,多置田宅,以长子孙”,安徽的大多数耕地“皆绅衿商贾之产”,扬州大盐商,既“腰缠万贯”,也“坐拥一县之田”“安然衣食租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帮和会馆在全国兴起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21.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奴隶贸易的血腥,但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现为()A.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B.使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C.刺激了欧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D.有利于三大洲的商品流通和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22.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除南极洲)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百分比)23.下表反映了各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变化,这说明()A.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贫富差距B.工业文明尚未冲击亚洲国家C.欧洲成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心D.亚洲国家被排弃在世界市场之外24.《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指出,17世纪某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该国能够傲视全球的政治基础是()A.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B.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C.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D.完成自上而下的统一25.瓦特研究改进蒸汽机用了20多年时间,这期间他总共获得了四项技术专利。1773年,英国下议院批准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到1800年,瓦特因此成为有钱人。到1800年,英国有321台蒸汽机,1825年发展到1.5万台。这表明当时英国()A.市场需求是引发工业革命的原因B.资本繁殖推动了工业革命C.技术革新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D.社会机制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二、主观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5分,29题13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显然缩小了的数字,在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人数,1845年一百八十人,1849年二百八十人,1851年二千零六十六人。香港总督包令(1854—1859年在任)在亲眼看见厦门掠卖华工的情况后,不得不承认:“几百个苦办……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即夏威夷群岛)等印记。”———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三版)材料二抗战中,一些西南大后方城市人口激增。如重庆,1937年人口为27万,1945年超过100万;成都1939年人口为30.9万,1945年达到70.1万……但战后,西迁人口基本都复原返迁,居留的很少,多数城市又回复到战前的规模。——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5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量人口西迁的原因。抗战胜利后“西迁人口基本都复原返迁”反映了国人哪一传统观念?(5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的崛起进程始于15世纪,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在18世纪末期;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这次转移可以称之为“他者的崛起”。一个真正的全球秩序诞生了。——据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请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陆路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路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摘编自《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路线图》1750年1900年欧洲23.262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61.110.3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自唐宋后,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通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更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本文标题: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