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突出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A.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C.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解析:材料“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和国家意识不断觉醒,故D项正确;A项对材料的理解比较片面;B项是指《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C项错误。答案:D2.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D.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并不符合近代化的趋势,故A项错误;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早期维新派已经提出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故C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体现了近代化趋势,故D项正确。答案:D3.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的掀起,清政府不得不改弦更张进行变革,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D项正确。答案:D4.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上奏清政府:“辽、台并失,则南北危矣,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这说明()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B.有识之士反对同日本屈辱议和C.中日之战已经不可避免D.清政府是战是和举棋不定解析:“辽、台并失”是指日本要求割占中国的辽东半岛和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刘坤一等上奏清政府希望不要接受日本要求。此时《马关条约》还未签订,故A项错误;刘坤一等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故B项正确;此时中日战争已经爆发,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在此问题上的态度,故D项错误。答案:B5.“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A.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B.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C.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D.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解析:材料“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表明重在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积极意义,故A项错误;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不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意义,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表明由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也就是现代化进程的首次转移,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还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深入发展至政治层面,故D项错误。答案:C6.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1时局图图2民众的痛苦图3苏州的苏纶纱厂车间(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怎样的社会现象?-3-(2)三幅图片说明了戊戌变法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解析:第(1)问,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19世纪末”。第(2)问,结合图片反映的政治、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答案:(1)图1反映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图2反映了19世纪末,外债、税收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沉重负担;图3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出现了一些如苏州的苏纶纱厂等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2)①列强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清政府统治出现危机;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吓,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扩充商务十条》材料二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一》(1)为什么会出现关税“洋人仅完厘半”的状况?(2)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了什么后果?解析: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第(1)问应联系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回答;第(2)问点出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商人处于不平等地位;现象和结果可联系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回答。答案:(1)原因: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在华获取关税特权。(2)现象:在内贸和外贸中,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在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结果: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中国民族经济受到双重打击,在夹缝中求生,难以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本文标题:2019秋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0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