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
-1-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本试卷共8页,2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2.家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先秦有《周官》、《世本》流传;秦汉后,相继出现《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魏晋南北朝时,家谱成为世族间婚姻和仕宦主要依据,发展迅速。这种变化反映了A.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D.宗法理念服务于政治统治-2-3.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宣扬“重义轻利、舍生为义”,苟子强调“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这表明先秦儒学旨在A.主张强化仁义道德B.要求规范社会秩序C.呼吁缓和诸侯纷争D.意图强化中央集权4.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术包含“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等思想,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A.强调“天人感应”B.背离了先秦儒学伦理C.融合了多家学派思想D.提倡“三教合为一”5.桑弘羊主张“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北宋庆历新政的主政者范仲淹将山海之货看做富国的两大源泉之一,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他们意在A.提倡发展工商业B.强化工商食官制度C.主张抑制土地兼并D.提高商人政治地位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A.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B.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C.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D.促使社会各阶层趋于固化7.汉武帝时期,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丝绸等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并“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广州、泉州在宋、元时期,侨居的外商多达万人,乃至十万人以上。这反映出A.朝贡贸易是其形式B.易货贸易方式为主C.中外丝绸贸易发达D.东西文明交流频繁8.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3-范成大文中记载杭城早市上,卖各种食品菜蔬的“填塞街市,吟叫百端,如汴京气象,殊可人意。”据此可知A.商业发展冲击了坊市制度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C.重本抑末的政策己经放弃D.新兴市民阶层空前活跃9.秦二世时丞相赵高可以“指鹿为马”,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且多是临时差遣性质。这种变化最能反映A.中枢机构的进一步完善B.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C.中央行政效率大为提高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1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阐述:鸦片战争的剧烈影响是……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这正是一种新陈代谢,即此时开始了“一个变态的社会,造成了事物的多-4-种质态,多重外观”的发展。据此,属于这一时期“变态发展”的是A.中国的自然经济己彻底解体B.近代外交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买办阶级和基督教民的产生D.民主制度逐渐变为社会现实12.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中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导致这种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史料选取不同B.史观运用不同C.时局背景不同D.社会性质不同13.学者张海鹏评价辛亥革命言:“是历史的首创,它提供了此前的中国历史进程未曾提供的新鲜经验,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它是甚至可以说是自秦统一中国以来的一次历史性转折。”这一论断是基于辛亥革命A.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B.开启了近代的民主革命历程C.民国的创立为制度变革创造了条件D.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4.鸦片战争后,中国青年对家庭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清末民初的读书人有意无意中构建了西方一夫一妻小家庭的正面形象,到五四前后,新青年理想的家庭从过去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变成一夫一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这一变化反映了-5-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全面接受了外来文化C.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D.西方文明冲击传统观念15.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说明当时A.中华民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B.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C.政府放宽了民间兴办实业的限制D.逐步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6.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由63人组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了50%;56名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也占了近50%。1954年宪法起草委员会的32人中,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反映出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C.民主协商的精神充分体现D.人民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17.新中国建立后,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此政策的实施A.摆脱了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B.促使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始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6-18.据学者吴晓波研究,1978—2018年变革中的中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部分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望B.步入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行列C.中国正逐步走向现代市场经济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展开19.新中国成立第一年,我国同苏联、波兰、印度等17国建交;1971~1978年,援助了37个第三世界国家;十八大以来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了A.外交始终超越意识形态B.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C.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20.在古罗马人的意识中,总有法与法律之分。法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则包括“限制和禁令”。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根据西塞罗的观点,罗马的法律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B.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C.是社会道德与法律规则的综合D.具体内容包括自然法与人定法两部分21.16世纪以来,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反映了-7-A.地理大发现带来深远影响B.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C.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D.早期垄断组织出现和发展22.到1910年,普鲁士多数要职仍被贵族占据。在国家级官员方面,11名国务大臣中,有7名出身贵族;在地方12位省长中,有11人出身贵族;36位行政专区主席中,贵族占据了23个。据此可知A.德国议会对君主的限制流于形式B.贵族精英的特权在政治上得以延续C.新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要求D.权力相对集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23.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国会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吸纳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等工程建设;颁布《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减少粮食生产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这些措施旨在A.保护农业生态环境B.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C.综合平衡缓解危机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4.1955年4月,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召开;1961年,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和原则的不结盟运动兴起;1964年,以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目标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这反映出A.第三世界冲击世界格局B.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25.下表所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化发展的两种观点,能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典型史实是-8-A.联合国的建立与“美苏”冷战B.欧盟的成立和发展与“9·11”事件C.跨国集团的出现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中国加入WTO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9-第II卷(共50分)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苏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与“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这些都告诉我们,此时的苏州的机户已经是拥有生产资料的工场主,而机工则是失去生活资料的人们,他们是自食其力的良民,而非封建性的工匠。……他们所谓“相依为命”、“相资为生”,正是处在这一种关系的萌芽状态,而不是纯粹的行会下被保护着的关系。——轩凯悦《对于明清雇佣劳动的认识》(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种关系的萌芽状态”出现的原因。(6分)材料二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2)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12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具备领导革命的极优越条件,但领导权并不是天生的属于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共“三大”前后,党内普遍认为工人阶级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陈独秀提出要由国民党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不仅是他本人的看法,也代表了共产党人当时普遍的认识水平。1924年10月以后,由于实践提供的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有关指示,党内开始讨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并在1925年1月召开的“四大”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参加民主革命,并取得领导地位。党的“八七”会议报告指出,党在今后的策略是独立领导工农阶级开展斗争。1928年,党的六大在正确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只有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地位,才能解决反帝反封建-10-的两大任务。遵义会议后,这一宝贵认识逐渐成为全党的实际行动。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党正确地坚持了自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相对独立性,坚决同国民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在稳固地领导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前提下,对民族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使自己的领导艺术更加成熟,终于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包括全部革命阶级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卫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共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认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共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领导艺术更加成熟”的具体表现,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0分)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
本文标题: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0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