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重温邓小平人才思想努力培养创新人才部
重温邓小平人才思想努力培养创新人才部重温邓小平人才思想努力培养创新人才:重温邓小平人才思想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摘要〕人才资源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邓小平在关于人才价值和作用、人才培养和使用、人才管理和政策等方面均有精辟论断。他的人才思想直到今天仍闪耀着先进睿智的光芒,尤其对当今我国培养创新重温邓小平人才思想努力培养创新人才部本文内容:重温邓小平人才思想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摘要〕人才资源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邓小平在关于人才价值和作用、人才培养和使用、人才管理和政策等方面均有精辟论断。他的人才思想直到今天仍闪耀着先进睿智的光芒,尤其对当今我国培养创新性人才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邓小平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始终十分重视人才问题,特别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时刻,他都强调最关心的是人才。”综观邓小平同志对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指示和论述,可以发现邓小平同志有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内容的人才思想体系。在新世纪党和国家的人才工作中,必须以邓小平人才思想为指导,创造性的开展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开发等工作,这将为我们抓住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巨大的推动力。一、邓小平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一)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内容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优化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精华。在人们过分把经济振兴的希望寄托于自然资源和资本之上,仅仅把众多的人口视为发展的负担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开始关注人才资源开发问题,首先提出了“人才资源”的概念,强调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对人才资源开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作了精辟独到的论述。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离不开对国情的准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自然资源和资本短缺。要在自然资源和资本方面形成发展优势,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究竟有无优势呢?这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基本信念和战略规划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他认为,建设四个现代化,最缺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人才。他曾经以日本现代化的历史为例指出,明治维新是日本资产阶级干部的现代化,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开始注意科技、注意教育、培养人才。没有人才保证,就无法抓住机遇,也无法用好机遇。人才资源开发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一个知识和人才无足轻重的社会里,谈不上人才开发。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后来,他又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必然结果。“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就积极地为知识分子恢复荣誉,为知识分子落实政策,重申了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这个重要论断。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一直强调机遇难得,人才难得。这两个“难得”有着紧密的联系,抓住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必须重视人才。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尊重”思想营造了开发人才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奠定了大胆培养选拔人才、合理配置使用人才的思想基础。可以说,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论思想,不仅是我们当前人才思想核心问题,也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一大法宝。2、不拘一格的选拔和使用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邓小平人才思想活的灵魂。如何让人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关键是我们能否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物质力量,而人才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需要千里马,更需要伯乐。邓小平同志就经常强调发现、提拔人才的重要性,1980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干部会议上,邓小平将中国科技水平与人才数量同先进国家作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国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好多人才没有被发现,并批评各级党委“在这方面注意不够,没有去有意识地发现、选拔、培养、帮助一批专业人才”。他认为中国的干部选拔制度是落后的,因此他一再强调“我们要打破老框框,不要按老规矩办事,要敢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破格选拔人才”。同时指出老同志的第一位任务就是发现、提拔年轻干部,只有把这件事办好,才能向马克思交账。此后,他又将能否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作为领导者成熟的标志之一,要求在政治体制改革中,除了反对官僚主义,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这些毛病外,重要的是选拔人才,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强调指出:“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主张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方面,一定要打破落后的论资排辈的习惯势力,与此同时,邓小平又提出了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标准即: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始终把“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选拔干部的一条标准。1984年,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又进一步指出:能不能发现现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发现提拔人才可以说得上是其人才思想的基石,而他对发现提拔什么样的人才及如何使用人才的论述,则又充分体现了不唯年龄、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这种人才思想多数只停留在口头上、文章里,实践中却很少能够落实。好在党的十六大以后,新一届领导班子很快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并于2003年末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开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该决定充分体现、继承、发展了邓小平“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不拘一格降人才”已经成为一个时代强音,并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身体力行。3、培养人才关键在教育。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要靠教育来培养,重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其人才思想能够实现的根本保障,也是邓小平的一贯主张。他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刚一复出,就向中央主动请缨负责整顿科教工作,使科教事业在经历文革的严重创伤之后在短期内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邓小平在重视发展教育工作中给基础教育以特别的关注,1978年4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明确指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在1985年5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再次强调:“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在这里,事实上已经把基础教育的发展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因为在他看来“高等院校学生来源于中学,中学学生来源于小学,因此要重视中小学教育”为了鼓励广大中小学教育终身献身基础教育事业,他多次要求优先解决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尽力办好集体福利事业。他的这些深入浅出的论断,对于当前一些地区单纯重视高等教育质量发展、而忽视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做法应该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如果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能及时得到根本纠正,那么我们的人才培养将会走上歧途,甚至于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邓小平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多次强调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的思想。必须通过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大批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邓小平要求全党重视教育问题,解决好教育问题,他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已经耽误了20年,影响了发展,如果再耽误20年。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他还说,“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就是耽误了十年的人才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4、培养“四有人才”。培养“四有”新人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培养大量人才,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文革”对教育事业、国民精神、社会风气的巨大破坏,邓小平特别注意通过教育恢复良好的社会风气,要求广大青少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树立一代新风。1980年,首次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四有”新人的目标,1982年7月起,又把“四有”界定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且在接下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全体代表一致通过,把“四有”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4条,“四有”方针被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成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四有”方针把新时期人才的培养工作落实在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深刻地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在“四有”中,理想、道德、纪律都是强调对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而文化则是对人才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对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视,德才兼备一直是邓小平培养人才的标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现象也愈来愈恶性发展,亲情淡化、无视公德、弄虚作假、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等不仅毒化了社会风气、误导伤害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也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的正常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容忽视的毒瘤。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举国上下开始空前关注公民道德建设和人才的道德品质、人文主义素养,这也事实上证明了邓小平提出“四有”方针的英明和远见卓识。总之,邓小平人才思想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的科学精神。他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强调机遇难得,要抓住机遇;强调人才难得,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把科技和教育搞上去;强调人才有效合理使用,要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些人才思想为培养造就大批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创立了坚定的理论基础和战略决策依据,成为新时期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行动指南。(二)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基本特征邓小平人才思想立足于中国现实,又放眼未来发展,他构思和设计的中国特色人才观的一整套发展战略,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思想财富。总括起来,邓小平人才观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鲜明的时代性。党的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包括邓小平人才理论的时代性做出了科学的总结: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而邓小平的人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需要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人才观,邓小平的人才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2、现实的实践性。邓小平人才思想来源于实践的同时对实践也具有指导作用。邓小平的人才思想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人才思想所以是科学的理论,就在于它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地总结而形成的,它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科学的实践结晶。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更重要的是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实践性更重要的就是表现在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3、深刻的创新性。邓小平的人才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
本文标题:重温邓小平人才思想努力培养创新人才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1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