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1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限时规范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重庆联考)1979年,四川省召开一次理论讨论会,会上有人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两个概念不是绝对对立的,是可以结合的”。该讨论会说明()A.市场配置手段引起了国人思考B.四川省最先质疑计划经济体制C.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开始暴露D.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存在弊端解析:选A。材料中有人提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绝对对立,是可以结合的,反映了当时国人意识到市场配置手段也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故A项正确;材料中观点只是认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绝对对立,不能说明这种观点就是质疑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开始暴露,故C项错误;材料中讲到的理论讨论会提出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决策并不矛盾,不能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存在弊端,故D项错误。2.(2018·山西太原二模)据统计,截至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C.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D.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解析:选C。A项所述在材料中并没有表现,排除;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B项错误;题干中“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全国城镇集体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说明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故C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国企改革,且国企改革在1984年才全面展开,故排除D项。3.(2018·四川泸州联考)1979年起,政府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油料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涨幅为35%,同时还对超过政府征购部分的粮食和油料加价50%。这一举措()2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D.宣告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解析:选A。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此时尚未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政府提价而非市场定价,故D项错误。4.(2018·山西太原联考)同1978年相比,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就,而且,失调的经济比重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解析:选B。题干体现的是1982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经济建设成就显著。从这两者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由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所以经济比重的失调状况有所改变,故选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未于题干所述时间内确立,故排除A项;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与材料所述现象关系不大,不能作为主要因素考虑,故排除C项;题干提到的是国内经济建设的成就,没有反映出其与对外开放的联系,而且当时处于对外开放的初期阶段,“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5.(2018·湖南长沙教学质量检测)1984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步伐的重要目标是()A.经营权所有权适当分离B.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D.建立适应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的重要目标,D项正确。6.(2018·湖北襄阳一调)下面是1993年我国市场调节价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情况。这说明()3A.计划经济体制有待打破B.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成效C.国家所有制结构已经变化D.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解析:选B。材料信息显示,我国社会经济中市场的作用得到加强,这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也是改革取得成效的表现,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体制就已经被打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情况,故C项错误。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7.(2018·辽宁大连联考)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一家周刊的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这表明()A.国企改革缺乏配套性措施B.冷战思维影响外媒评价C.外国对国企改革缺乏信心D.中国工业发展与世界相脱节解析:选D。从材料“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中可以分析出,当时中国工业发展与世界相脱节,故D项正确;“大众汽车厂”不是国有企业,属于中德合资企业,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工业发展状况,没有体现出B、C两项,故排除。8.(2018·湖北武汉联考)1985年,中共中央政府在农村政策上作了巨大调整:完全放弃了除粮、棉之外所有农产品的计划控制,扩大市场机制调节农业生产的范围;减低对粮食生产的计划控制程度,政府计划收购的粮食降至约占全部商品粮的一半左右。这反映了当时()4A.农业政策明确市场化方向B.生产者取得了经营自主权C.经济体制改革迈入新阶段D.农产品疏通体制改革加快解析:选C。题干中信息描述的是1985年我国农业政策的进一步重大调整,继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材料中的现象,表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故C项正确。9.(2018·山西忻州统测)马立诚在《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中指出:“邓小平力倡的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竞争观念、平等观念、自由观念和追求私人财富的精神,在中国大陆再度兴起,并且在民众心中深深扎下根来。”这一变化反映出()A.改革开放导致政体巨变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个人决定国家命运前途D.市场经济打破传统观念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政体巨变”说法错误,所以A项排除。B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得出,排除。个人不能决定国家的前途,所以C项错误。由题干材料信息“改革开放”“竞争观念、平等观念、自由观念和追求私人财富的精神……扎下根来”和所学知识可知,D项正确。10.下图是1988-2006年我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情况。图中的信息反映了我国()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B.积极引进与吸收外国的资本C.对外开放对地区的影响不同D.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5解析:选C。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沿海地区受对外开放的影响更大,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得沿海地区的FDI(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远远高于内地,这说明对外开放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同,所以C项正确。图中信息反映的是对外开放,不是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图中信息体现不出对外国资本的“积极引进与吸收”,排除B项。图中信息不能说明沿海地区开放程度的下降,D项错误。11.(2018·河北唐山联考)读《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一些词语出现的次数变化统计表》(部分)。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结论是()词语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左”165111侵略12132阶级斗争13441制度347746647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235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637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41016非公有制经济26社会保障体系14A.意识形态不再重要B.改革开放不断深入C.“左”倾思想已经根绝D.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从材料来看,随着时间的推进有关政治斗争的词语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一些有关经济的词语却不断被提出和强调,体现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B项正确;意识形态问题依然很重要,只是不再是主要问题,排除A项;C项错在“根绝”二字;我们不能通过词汇出现的频率得出经济发展快慢问题,排除D项。12.(2018·重庆检测)2017年10月2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造成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创新、开放程度不充分B.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尚未完成C.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初步建立解析:选A。改革、创新、开放程度不充分以及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地发展存在6差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A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B项错误;C、D两项说法错误,均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攀枝花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材料二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三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摘编自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今对外开放的特点。(6分)解析:第(1)问,从开放领域、开放范围以及对外贸易管理等方面概括其表现;唐朝对外开放条件可以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交通和对外开放的意识和心态等角度回答。第(2)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从国际、7国内背景上分析原因。第(3)问,从国家政策、对外开放特点、开放格局、开放领域等方面概括特点所在。答案:(1)表现:领域宽,突出经济交往,涵盖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范围广,涉及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长,几乎贯穿整个唐代;设置专门机构、划定特区管理对外事务。(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条件: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心态;海陆交通发达。(2)特点:先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国家利益的支配,政治倾向性强,波动性大。成因:由中国独立自主的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1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2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