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8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A.地方病B.土壤次生盐碱化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公害病答案:A2.(2020·绍兴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最主要的原因是()A.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B.科技的进步C.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不协调D.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答案:C3.“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能直接缓解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酸雨C.全球气候变暖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C(202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读图,回答4~5题。4.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自然资源衰竭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5.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2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生物污染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该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而导致的气温升高,属于大气污染。答案:4.D5.A“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回答6~7题。6.“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定胜天思想C.人地对抗性思想D.和谐论思想7.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解析:第6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济”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并不产生污染,因此为和谐论思想。第7题,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活动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答案:6.D7.D(2020·湖州质检)下图为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读图回答8~10题。8.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9.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C.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3D.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10.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解析:第8题,读图,观点一指人类社会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环境只是影响人类,而人类不会影响环境,这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时形成的自然环境决定论,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没有主观能动性。第9题,观点二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资源,然后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不断地开发环境,这是在工农业时期形成的,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第10题,根据观点三示意图,人类社会从环境获取资源,也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同时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了人地协调发展。“斩伐养长,不失其时”“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这些都符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而“竭泽而渔,焚薮而田”会使人地关系不协调。答案:8.C9.D10.C读下图,回答11~12题。11.图中箭头()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12.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A.原始农业B.自给农业C.粗放农业D.混合农业解析:第11题,种植业为农户提供农产品(如粮食、蔬菜、瓜果、棉花等),故B正确。第12题,从农副产品循环利用示意图中看出,该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属于混合农业。答案:11.B12.D4(2017年4月浙江选考)近年来,我国山西、内蒙古等能源输出地逐步用电力输出代替煤炭输出。沿海输入地鼓励用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成13~14题。13.用电力代替煤炭输出会()①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②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③增加我国交通运输压力④增加输出地环境压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输入地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目的是()A.改善大气环境B.缓解交通拥堵C.减轻噪声污染D.减少交通事故解析:第13题,山西、内蒙古等地将能源输出由煤炭为主转为火电为主,对于输入地而言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不会减少全国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故①错;电力输出采用高压输电线路,不占用交通运输线,利于减轻输出地和输入地的交通运输压力,故③错;煤炭转化为火电,延长了产业链,利于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但火电会加剧输出地的大气污染和水资源等压力,故②④正确。第14题,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减少汽油和柴油的燃油消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利于改善大气环境。答案:13.C14.A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市1月空气PM10、PM2.5浓度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15~16题。15.图中该市1月空气质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生活燃煤B.产业转移C.天气状况D.城市化进程16.下列措施中,对提高我国北方地区空气质量合理的是()①提倡戴口罩出行②禁止私家车出行③推广新能源汽车④安装工厂除尘设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5题,北方地区整个冬季都会使用生活燃煤,不会存在月内的差别,A项错误;产业转移和城市化进程不会使空气质量在一个月内有起有落,B、D两项错误;当大风天或雨雪天,空气质量较好,但无风天,空气流动性差的时候,空气污染会加重,C项正确。5第16题,推广新能源汽车,安装工厂除尘设施,能够减少空气中污染物质的排放,从而提高空气质量,③④正确。答案:15.C16.C下图中甲、乙为我国某地两种不同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17~18题。17.两种生产模式()A.模式甲——产品附加值更高B.模式乙——农产品种类更多C.模式甲——受市场影响更大D.模式乙——生产规模更大18.图中两种生产模式均可()①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②体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③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④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模式甲的农业产业链短,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商品率低,受市场影响小,产品附加值低;模式乙的产业链长,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第18题,模式乙实现了第一、二产业的有机结合;甲、乙两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原则;可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答案:17.D18.D19.(2020·宁波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有关资料表明,全球约有30%的土地因人类活动产生退化,每年流失土壤201亿吨。全世界每年运输中遗散到海洋中的石油高达1000多万吨,重金属数百万吨,还有很多种垃圾。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有230亿吨,较20世纪初期增加了25%;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在不断大量增加。全世界的森林面积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灭绝。(1)分析说明图中字母反映的环境问题。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2)我国和世界土地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北方春季常出现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正在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世界和我国均有大面积地区形成酸雨,其主要原因有(多选)()A.工业排放废气B.汽车排放尾气C.建筑工地扬尘D.家庭炉灶(5)当前世界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荒漠化酸雨森林破坏(2)沙漠边缘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强烈过度放牧与垦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3)过度放牧过度垦殖大力植树造林,尽快完成“三北”防护林营造工程(4)ABD(5)热带雨林CO2增加,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本文标题:(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8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3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