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八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对外关系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民主法制的确立(1949—1956年)(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前提条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三大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基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新政协召开,1954年9月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7年,首先在内蒙古实行,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2.民主法制的破坏“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3.民主法制的健全(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1)平反冤假错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平反冤假错案。(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恢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2制度等一系列民主政治制度。(3)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法律;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4)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选举:落实民主政治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一语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拨乱反正,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历史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体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显著特征是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2)外交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3)步入国际舞台:日内瓦会议(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4)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2.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扬眉吐气: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2)跨洋握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冰释雪融: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3(1)政策原则:新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2)外交成就: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一语点拨]中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处于对抗状态;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关系正常化;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综观中美关系的演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国际形势、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等。[历史解释]1.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原则。(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1)根本原因: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政权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外交政策制定的首要目的和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2)上层建筑即国家政权的性质,特别是阶级属性(意识形态)。(3)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4)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即国际形势的变化。三、祖国统一大业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国两制”构想——理论提出(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台湾政策发生重大转变。(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构想。(3)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法律保证,“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20世纪80年代以来(1)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实践首先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理论,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两岸和平交流——关系发展①1992年底,“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4②1993年,在新加坡实现了“汪辜会谈”。③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台独”的嚣张气焰。(3)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4)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一语点拨]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涉及国际争端;而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内政问题。[历史解释]比较“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2.不同点比较项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区设立区域在港澳台设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有一定的自治权社会制度仍是资本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决问题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而设立的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 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对外关系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8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