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1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灵活多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外交政策和原则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教材拓展]三大外交政策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3.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二、成就1.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2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3.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4.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求同存异”的内涵(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2)“异”是指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外交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11949年10月2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21949年10月4日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31949年10月5日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41949年10月6日匈牙利人民共和国51949年10月6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1949年10月6日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71949年10月7日波兰人民共和国381949年10月16日蒙古人民共和国91949年10月2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01949年11月23日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11950年1月18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思考]史料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的什么特点?体现了中国此时怎样的外交原则?试分析此原则形成的背景与意义。[解读]史料最主要的信息是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性质,即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试答]特点:主要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交。原则:“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一方。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全面理解(1)概念内涵:“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最终目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3)促成因素①它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②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造成了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敌对关系。③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④两大阵营对峙,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探究2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史料一20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4[思考]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解读]“两大阵营对峙”“获得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信息,从多方面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试答]国际:两极格局对峙;殖民体系瓦解,亚非拉出现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面临维护和平、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向社会主义过渡。史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思考]史料二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什么特点?[解读]注意“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民族独立”等信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合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试答]包容性、平等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1)包容性:不论国家间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相同与否,都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友好合作关系。(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3)时代性: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反映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体现了时代的特点。(4)科学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以唯物史观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解读材料,围绕“‘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影响”确定一个论题,并联系相关史实予以评述。5解析:针对“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影响,主流观点认为其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而在新时期,在以发展经济为背景的前提下,学者们对以意识形成为核心的外交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应全面的分析问题,不应忽视“一边倒”政策所产生的诸多消极影响。答案:示例一:论题:“一边倒”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阐述:从政治上看,为新中国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从经济上看,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和强有力的支持;从军事上看,为我国挫败美帝国主义包围与挑衅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示例二:论题:“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很多消极影响。阐述:从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来说,与美国敌对给自己找来了更强大的对手,中国领海及沿海弧形地带承受的压力骤然上升;从得到国际承认来说,同美国的敌对导致中国不被很多国际组织接纳,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上来说,参加朝鲜战争和长期面临战争威胁,以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和良机来发展自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平等性: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3)结盟性:“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据下表推知,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外交()时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49.10-1950.1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朝鲜、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1950.4-1950.10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A.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B.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C.“一边倒”并超越意识形态6D.独立自主与不结盟C[建交国家大多为东欧民主主义国家,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所列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不结盟,故D项错误。]2.(2019·南通二模)1954年7月7日,周恩来总理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报告时提出,根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住了,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苏联也希望我国能够参加国际事务,有欲关不能之势”!周恩来的这一判断反映出()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B.朝鲜问题得到和平解决C.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消除D.万隆会议发挥出中国影响力A[不关门且“参加国际事务”体现我国外交重视国家利益,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故选A项;朝鲜问题没有得到和平解决,而且题干与该问题关系不大,排除B项;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不可能“消除”,排除C项;万隆会议召开是在1955年,排除D项。]3.(2019·镇江一模)20世纪50年代,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在一次国际会议后说:“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同意了从我们的土地上撤退法国武装部队。”该会议()A.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B.以“求同存异”推动友好交流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日内瓦会议,该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选A项;“求同存异”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B项;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印会谈时,排除C项;1971年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排除D项。]4.(2019·南京、盐城一模)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B.“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7C.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B[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故选B项;“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A项;“贸易额”无法体现经济存在互补性,排除C项;D项与“贸易”关系不大,排除。]与时俱进,共谋新篇——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原因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中美关系的改善(1)原因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20世纪60年代末,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②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胁。③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2)过程①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中美上海公报》。②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③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
本文标题: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1 第5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1讲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2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