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肥东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安徽省肥东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史记集解》中有:“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材料中“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说明秦朝以后,玉玺为天子独用,群臣不敢再用,反映了皇帝的独尊和皇权至上,A、B项与材料不符,C项说法错误,皇帝制度的本质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故本题选D。2.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明代内阁的地位逐步提高,但职能并未改变依旧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明代内阁的史实。考点:明代的内阁制度点评:明代设立内阁是因为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皇帝无法承担所有政务的处理,故设立内阁-2-以作顾问机关,但它不是决策机构,关于明代内阁的考查,高考中多侧重于与西方议会制下内阁的比较。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行省制起源于元朝,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是现代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表现为主要为中央收权,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承上启下和代朝廷统摄节制的作用,但是在官吏的任免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这也是行省的特点,权大而不专,从而防止了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的减弱和向地方割据势力的转化,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使行省具有一定的地方权力。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3-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5.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A.树立皇帝的权威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C.制定完善的法律D.传播基督教教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和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来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奴隶主的统治,例如《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故C选项正确;古代罗马皇帝的权威以法律的形式来体现,故A选项错误;人文主义思想属于思想领域,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故B选项错误;传播基督教教义,属于宗教方面,也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故D选项错误。故选C。-4-6.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先是习惯,继而形成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是对以往习惯法的汇编,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罗马自然法是对法律的总结,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和发展,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其它选项违背历史。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发展过程7.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答案】C【解析】材料“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平等,使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减轻贫民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C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雅典民主选举,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排除B;雅典民主选举体现了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D。故选C。8.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5-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B.中西方化交流广泛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抢占殖民地。西洋建筑在中国出现是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强行租借上海,并且划分势力范围,是当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一种表现,故C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列强侵华战争·德国侵华【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9.“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总额是四百五十五万英磅,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批“古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是“1843年3月3日”可判断出是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应为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故B选项正确;《天津条约》签订于1858年时期,故A选项与材料不符;《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故C选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故D选项错误。10.1919年,北京《晨报》发表文章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它直接针-6-对的事件是()A.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B.德国逼迫清政府租借胶州湾C.北洋政府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D.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努力遭遇失败【答案】D【解析】【详解】1919年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国家把中国山东权益直接让给日本,导致国内五四运动爆发,D正确。A是1915年。B是1898年。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是主宰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国家,C错误。11.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A.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辛亥革命……清朝余孽……列强……掠夺……”等关键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12.《东史郎日记》这样写道:战争是什么?战争二字就是残忍、悲惨、暴虐、防火、屠杀等无人道的众恶之极的概括性代名词.所谓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荼毒生灵,破坏良田,摧毁房屋,肆意暴虐,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导致无数的生灵成了孤魂野鬼。”下列史实能证明其观点的是①南京大屠杀②潘家峪惨案③建立七三一部队-7-④旅顺大屠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无人道的众恶之极的概括性代名词”,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建立七三一部队、旅顺大屠杀都可以用以证明文中观点,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D项正确,其它ABC三项都有漏选,是错误的。13.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A.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B.推翻了沙皇的统治C.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毛泽东肯定十月革命在世界史上的作用,认为它使人类历史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的阶段,所以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4.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A.丑化了清朝军队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王廷兰的家书虽不一定客观全面地反映现实,但作为第一手历史资料,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故B错误;“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反映了英军的掠夺本性,故C错误。材料对清军军纪败坏的反映是真实的,谈不上丑化,故A错误,所以D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15.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
本文标题:安徽省肥东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8034 .html